文.靜 淇
台中慈濟醫院天天都有不同的故事發生,每個角落、每個擦身而過的人、事、物,都在告訴大家,台中慈濟醫院真的做到了如簡守信院長所期許的,是一所「會說故事」的醫院、一所「會說法」的醫院,一所「能發揮影響力的人文典範」醫院。
治療小小病人,尤其需要極大的愛心及耐心。台中慈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黃冠翰醫師(跪立者),正在幫「露卡」換氣管內管。(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五月中旬,大愛夜安新聞報導了台中慈濟醫院一則訊息:「單親爸住院,兩女童無助,慈濟志工啟動關懷陪伴」。
當晚,住在高雄的大嫂來電,她說:「你們慈濟醫院太了不起了。除了及時將病人送進加護病房搶救生命外,醫護人員和志工還充當臨時保母,看到那些志工阿公阿嬤替分別才六、七歲的小姊妹梳洗,打理三餐,日夜陪伴,直到爸爸康復出院。親如家人的溫暖,真的很感動,也只有你們慈濟才做得到。」
在單親爸爸住院及回診時,志工主動補位接力,陪伴及照顧兩位稚女。(圖片來源:大愛新聞畫面)
我跟大嫂分享,台中慈濟醫院自二○○七年元月啟業至今十八年來,不只提供高科技、高品質的「全人照護」外,更將醫療結合慈善、教育、人文走入社區、偏鄉、山區部落,不管是時間的延續,空間的開展,或是人與人之間的接力傳承,無不都是一篇篇動人的「醫人醫病又醫心」的故事。
而故事之所以動人,是彼此參與了對方的生命,激盪出信任、互愛的漣漪,是一種超越的愛與感動,其中有個縈繞在心的故事,一直讓我想要留下雪泥鴻爪。
這是一段兒科lCU之愛,護理人員視露卡如己出,為他短暫的生命,留住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那是一段早逝的生命,小兒加護病房小小病人「露卡」的故事。
知道「露卡」,源於大愛台中部記者江麗君師姊,她主跑台中慈濟醫院新聞,其製作報導的專題非常深刻,屢屢感動人心。最近邀她上〈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沒想到,生命停留在兩歲的「露卡」,竟然讓同為人母的我們淚灑錄音室。
探病時間,護理人員不厭其煩地為「露卡」把身上的維生系統做妥善處理,好讓媽媽可以懷抱愛子,或讓爸爸為他擦澡。(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露卡」是個很可愛的外國籍男嬰,爸爸媽媽分別來自南非與加拿大,住居台中,從事教職。他一離開母胎,就直接住進小兒加護病房,媽媽來不及抱抱他,他也從未依偎在母懷吸一口母乳。媽媽每次去探視,看著全身插滿維生系統的小小身軀,總是心如刀割。
媽媽向加護病房提出一個「母親的心願」,希望能每天親自為「露卡」擦澡,並換上特別挑選的嬰兒服,兒科加護病房醫護團隊,圓滿了她的願。
媽媽每天為「露卡」換穿不同的衣服,在他離開後,將衣服拼接成一條五彩繽紛的被子。(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從此,每天探病時間,護理人員都不厭其煩的幫忙把「露卡」身上的維生系統做妥善處理,好讓媽媽可以懷抱愛子,為他擦澡,換上不同的衣服。而對待病人的核心信念是「尊重,關懷」的醫護人員,於每次照護時,都會跟「露卡」說說話、唱唱兒歌,即便他不哭、不閙,也没有任何反應。
「露卡」在二○二一年往生,雖然只在世間短暫停留兩年,卻日日沐浴在母愛與醫護人員的溫暖中,而媽媽每天為「露卡」換穿不同的衣服,在他離開後,被拼接成一條五彩繽紛的被子,每一塊拼布,都深藏著慈母對愛子的思念與祝福。現在這條被子,也是「露卡」弟弟的最愛。
露卡穿過的小衣服製成了弟弟身上溫暖的被,遠離的生命,曾經的陪伴,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紀念著。(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