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很大,但我們不能害怕

0觀看次
A- A+

文.沈芳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護理部督導)

地震,對於住在花蓮38年的我來說,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月3日也是平常的一天。一早6點多到了醫院,完成各項公文簽核,正準備起身至院區巡檢環境時,突然一陣天搖地動──是地震!

急診大樓外路面崩裂,地板出現明顯高低差。(攝影/劉明繐)

在辦公室的我們還老神在在,心想沒事、沒事,只是平常的地震。沒想到,這個地震出乎意料,不但上下左右搖動,且時間長達近1分鐘。我立即就地避難躲在桌子底下,仍感受到非常巨大的搖動。此時我才驚覺事態嚴重!

約莫像過了一世紀那麼久,地震稍平息,只見辦公室周邊的人早已跑出室外空曠處避難。我冷靜下來下達指令,帶著總務室全體同仁向醫院大樓跑去。沿途同事對我們大聲喊:「還有餘震,跑回醫院會有危險。」

但當下沒有時間恐懼,因為我們必須把握黃金時間,趕快進入院區查看有沒有人員受傷?有沒有人受困?是否需要幫忙?設備有無受損?

骨髓移植病房前的天花板坍塌。 (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提供)

我們馬上兵分多路進入四棟大樓內巡查,沿途看到醫院內天花板變形、牆壁磁磚剝落、花圃圍牆龜裂、壁畫東倒西歪,部分路面隆起及錯位、水管斷裂造成地面積水......等。

儘管規模5.0以上的餘震不斷,心中忐忑不安,但在確定院內所有人員安全前,不能害怕、不能卻步,我們繼續在院內各角落穿梭著......

終於,確定了醫院內所有人都安全,所有的維生設備都正常,每位住院病人、門診就醫的民眾也都平安。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正當要鬆一口氣時,手機傳來急診啓動大量傷患的訊息。

◎救傷與供水,應該做的事

花蓮慈院在上午8點啟動紅色九號大量傷患,並在8點20分升級成中級大量傷患,超過200位同仁在急診待命。(攝影/黃思齊)

來了!因地震受傷的民眾,此時陸續抵達急診,總務室同仁立刻整裝出發趕往急診。才剛到,就聽見由遠至近的救護車鳴笛聲,而且不只一輛,另外自行就醫的民眾,也一位接著一位。我們以最快速的時間,推送50台輪椅至急診待命,供傷者使用。短短的幾十分鐘,急診室已有10多位病患就診。

隨著地震新聞不斷地播出和更新,得知花蓮有兩棟大樓倒塌,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虔誠祈禱千萬不要造成太大的傷害,同時加緊腳步,將所需的醫耗材、點滴、藥品、保暖用的棉被、衣服......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部集結在急診待命。同一時間,更準備了飲用水及點心提供病人、救難及醫護人員使用。

護理團隊除了支援大量傷患外,還耐心安撫病患驚魂未定的情緒,並進一步協助辦理請假或出院手續。(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提供)

約莫11點,宿舍同仁急電,表示院內有多位同仁,因地震造成家中損害慘重,或成危樓無法居住,是否能協助安排住的地方?於是,我一邊救災,一邊立刻著手安排,總共協助7位同仁入住相關地點,並安住其心。

近中午12點半接獲通知,醫院有2棟大樓的飲用水管,因地震損壞,工務室同仁搶修中,目前無水可飲用。我立刻拿起電話聯絡廠商,完成調度廠商最後庫存的40箱飲用水,分別放置病房與門診區供大家使用。

晚上6點多,又接獲來電,表示病人需要泡牛奶,但是沒有熱水可使用。我於是緊急請餐廳同仁,協助煮了13大桶的熱水提供各護理站使用。當家屬看到大地震後有熱水可以泡牛奶給病人喝時,他們的感謝之情溢於言表。我們告訴他們,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陪伴喪親同仁,一起堅強

事情告一段落,看了手機,好多通電話沒接到、好多外地親友關心的訊息未讀。(攝影/黃思齊)

晚上7點多,當所有的事情告一段落,緊繃的情緒終於可以放鬆一些時,這才突然驚覺,先生和小孩一整天都沒有聯絡啊!看了手機,好多通電話沒接到、好多外地親友關心的訊息未讀。

趕緊在LINE中尋找家人的訊息,終於看到在新竹工作的女兒說:「媽,餘震不斷,我知道您在醫院巡檢,注意安全!」

先生寫道:「家裡有我和兒子,別擔心。知道妳沒空打電話,這就是好消息。」此時,心中如釋負重,原來在醫院工作的我,在家人心中也是如常呢!我笑了,但眼眶也紅了。

穿著「藍天白雲」的志工們於民眾避難所關懷,並持續增搭兩頂福慧隔屏及鋪設福慧床。(攝影/薛崑城)

4月4日雖是放假日,但我們沒閒著,因為要前往殯儀館,關心媽媽因此次地震不慎被落石擊中往生的同仁曉薇(化名)。

關懷過程中,看到曉薇對媽媽的思念,也在其稚嫩的臉龐上,看到她「為姊則強」的堅毅。相信在慈濟人充滿愛的陪伴下,她一定能很快地走出傷痛。

回程中,騎著機車的我在等待綠燈時,一位陌生的大姊走向我,指著我身上的「藍天白雲」,向我致上深深的謝意。她說:「非常感謝您們所做的一切。」聽到這句話,我的眼眶又紅了......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