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行者~林玉龍的故事

0觀看次
A- A+

文.王鳳娥(花蓮)

在花蓮縣玉里從事土木包工業的林玉龍,在建築界小有名氣,眾人敬稱他為「阿龍師」。自投入慈濟後,他對慈濟的熱愛,更勝於自己的生命。

◎阿龍師的故事

做慈濟近三十年的林玉龍,熱愛慈濟更勝於自己的生命。(圖片來源/謝鈞安提供)

早年,林玉龍的父母從大陸福州移居臺灣,落腳在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以務農為生。因為家貧,林玉龍在國小四年級時,因沒錢繳學費而輟學當童工。他除了幫媽媽做農事,也摘樟腦樹種子販賣或幫人拔花生。小小年紀,只要可以做的工作,都不怕苦。

1954年,林玉龍十六歲時很嚮往拜佛、念經,也愛聽佛樂。他聽說臺東海山寺有位修和法師,組織念佛會和成立歌詠隊,並定期舉行佛經講座。「那時好奇心驅使,我背著兩包白米,就坐火車去海山寺,跟師父學唱佛教歌曲,住一晚才回來......」林玉龍和海山寺的因緣,也讓童年失學、為生活拚搏的苦悶歲月,找到一個心靈的依止處。

臺東縣池上鄉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左)向林玉龍(中)、慈發處社服組同仁戴如郁(右)了解災害發展現況與援助方向。(2022/9/18日;攝影/柏傳琦)

十幾歲的林玉龍,常跟著大人到各處的蔗園去「攬蔗根仔」(清除不需要的蔗葉、泥土和根部的鬚)。一天,就在一群人互「搶」甘蔗時,林玉龍手上的砍刀,不小心落在一位村姑的手上。

「傷了人,我心裡很難過不安,就跑去海山寺,跪在佛前懺悔。」林玉龍回憶說:「那時,我開始學念經拜佛,並皈依修和法師,法號『紹龍』。」

2011年12月24日,林玉龍參與《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攝影/羅明道)

結婚後,林玉龍搬到玉里鎮打拚。因緣流轉,1974年臺灣經濟起飛,當時三十六歲的林玉龍,自創土木包工業;由於他自我要求高、口碑好,「阿龍師」的名號不脛而走。林玉龍說:「我做工程不違背良心,從不偷工減料。那時從花蓮到臺東,除了蓋一般民宅,也包學校及橋樑的工程。」

事業順遂的他,時常交際應酬,也加入「同濟會」做公益活動。然而他財大氣粗,對工人要求嚴厲,常常動輒指責和謾罵,大家都很怕他。

◎開啟慈濟緣

1991年,玉里資深慈濟人張澄淇、王雪花夫妻找林玉龍蓋新房子,因而彼此結識。當年適逢大陸華東水災,王雪花除了邀約志工在主體結構完成的毛胚屋辦義賣外,也邀林玉龍加入慈濟會員。

林玉龍整理、分類回收物。(攝影/張澄淇)

自從1990年8月,證嚴上人鼓勵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後,1992年4月19日「世界地球日」前夕,全臺八個縣市同步舉辦「預約人間淨土」――回收廢紙救臺灣林木活動。之後,花蓮全縣設六十三個回收點,每月第一個週日進行環保宣導和廢紙回收活動。位處偏遠的玉里,也在同年10月開始做定時、定點廢紙回收。

「要和誰借貨車來載廢紙呢?」當年承擔環保窗口的王雪花,突然想到林玉龍,他二話不說,慷慨出借中型貨車給志工載回收物;也因為出借貨車的因緣,林玉龍漸漸認識、了解慈濟。

1996年,林玉龍五十八歲開始勤於做環保、慈善訪視和其他慈濟活動;1998年,他受證慈誠,並以皈依修和法師的法號「紹龍」為慈誠法號。之後,林玉龍曾向證嚴上人懺悔:「我進來慈濟,都沒用慈濟的法號。」上人對他說:「隨緣就好!」

慈濟志工舉辦「茶香話社區」活動,推動以茶代酒,營造健康部落的觀念。林玉龍邀請鄉親前來參與活動。(2013/08/27;攝影/陳美芳)

過去壞脾氣的林玉龍,現在常常懺悔:「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這句話讓我感受很深。現在我都以感恩的心,看待任何事,因為感恩有兩個『心』啊!」

走入慈濟後,林玉龍修正自己的習氣,從「阿龍師」蛻變成一位「有求必應」的活菩薩。而侍母極孝的林玉龍,在母親年老有病時,跟著長年茹素的母親一起吃素;當母親往生時,林玉龍堅持以佛教儀式,並要家人一同茹素來悼念母親。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林玉龍都做到了。

◎全方位的志工

位於花蓮縣西南方的卓溪鄉,是花蓮縣三個山地原住民鄉之一。人口約一千七百戶,其中四、五百戶是慈濟關懷的對象。

慈濟志工前往玉里鎮照顧戶家中關懷。林玉龍(左)和宗教處同仁劉慧玲師姊送上靜思人文淨斯食品予案家。(攝影/余景昇)

玉里慈濟人少,且平均年齡高,林玉龍選擇最偏遠的卓溪鄉卓清村和古風村為訪視區域。無論新、舊案的探訪或關懷,他開著九人座車,載著志工上山走訪,與長者們話家常及了解近況。

做訪視超過三十五年的張澄淇表示:「玉龍師兄有上人的精神和上人的法,訪視做得很好。他能力很強,承擔和氣隊長很多年,承擔的工作都做得很好。」

林玉龍的九人座箱型車,是一部「慈濟愛心車」,舉凡上山訪貧、社區活動、助念、告別式等,他就開車載志工共乘;較遠的三民福氣站長者,要到靜思堂參加社區歲末祝福等活動,他一趟、二趟的來回接送;甚至見習志工每個月要到九十公里遠的花蓮上課,他也持續十年的「接送情」......

林玉龍的九人座箱型車,是一部「慈濟愛心車」,舉凡上山訪貧、社區活動、助念、告別式等,他都開車載志工共乘。(攝影/張澄淇)

透過訪視,林玉龍發現有許多長者,若有意外或生病需要輔具,必需向花蓮、臺東詢問,很不方便。「約2018年左右,我主動爭取在玉里設環保輔具平台。」那時雖已高齡八十,但林玉龍有滿腔熱忱,又擅長水電、五金,只要回收輔具經過他的巧手,都再能次延續物命。

早期玉里沒有固定的環保站,林玉龍四處奔走尋覓。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有位醫師曾捐出一塊地給慈濟基金會,經他向基金會建議在此興建環保站而獲同意。因此,位於玉里鎮忠孝路,占地一百多坪的玉里環保教育站,於 2019年3月正式落成啟用。

志工汪少翔對林玉龍非常敬佩,說:「玉里男眾師兄比較少,他在環保投入非常多心力。大家沒辦法解決的事,他都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玉里男眾人力少,林玉龍勤於付出,在環保投入非常多的心力。(圖片來源/謝鈞安提供)

◎不把病當病

2013年年初,林玉龍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經開刀手術後,他不做進一步的治療,選擇與癌共處,繼續精進在慈濟道上。2022年,癌症復發,玉里的慈濟人要他多休息,他卻總說:「沒事啦!」然後繼續去付出。他說:「我不想把病當做病,做就對了;會做,就是賺到了。」2023年11月28日,他簽下「遺體捐贈志願書」,希望生後能貢獻慈濟醫學教育。

熱愛慈濟的林玉龍,非常注重慈濟人的行儀。有一天,兒女們想帶他到靜思精舍走走。當汽車抵達精舍山門口,他日思夜想的「心靈的故鄉」就在眼前,但因為沒有穿慈濟制服,他堅持不下車,子女拗不過,只好繞著精舍外圍走......

全身都是「慈濟魂」的林玉龍,他希望來生再回來最愛的慈濟世界!

(目前在玉里榮民醫院安寧病房)

生病後的林玉龍(坐輪椅),孩子和孫子們帶他到郊外走走。(攝影/謝鈞安)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