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事體驗手割稻,原來人力脫穀機是這樣用的!

0觀看次
A- A+

圖文/Juanita

每年六月底到八月初,是宜蘭一年一期稻作的收割期。經過正在割稻的田邊,總能看見跟在割稻機後的一群鳥兒;我喜歡看著牠們貪吃的模樣,又佩服牠們的敏銳,知道要割稻了,趕緊飛來隨著機器移動。

媽媽說她小時候家裡雖然沒有務農,但鄰居在農忙時,她會幫忙看顧鄰居的小孩,有時也會到田裡幫忙農務;在那個農業還沒有自動機械化的年代,插秧、除草、割稻等工作,全都依靠雙手勞動來完成。

每到稻子收割期,總能看到收割機在稻田收割的情景。

媽媽分享以前幫忙割稻,稻殼上的毛,總讓她邊割邊覺得奇癢無比。

「真的假的?稻米怎麼會有毛!?」小時候總這樣反駁媽媽。

即便現在離住家不遠處就有好幾片水田,但我從來沒有下過田,自小看到的收割景象都是使用機器,實在很難想像媽媽說的手工割稻、用腳踩打穀脫粒,以及在稻埕上曬穀的情形。聽說手插秧,是人往後倒退行走,這我在前幾年已參加體驗過;而手割稻、打穀脫粒,就讓我到朋友的田地來體驗一番囉!

稻田裡正倒掛曬著前一天割下來的米。

我對各種不同作物的農事體驗都很有興趣,但我會挑選有機種植或是自然農法耕種的農場去體驗,因此行前會做許多功課,確認農場的種植方式,畢竟不想在體驗農作的同時,吸入或接觸到田裡的農藥、化學肥料和除草劑。同時,體驗與購買農產品,也是支持有機與自然農法農夫的方式之一。

聽說朋友的田地要手割稻,我便興奮地自告奮勇參加;雖然要起個大早,但一聽到能體驗手割稻,還能親眼看見黑米在田中的樣貌,我就躍躍欲試!

抵達田裡時,我和朋友一人一把小鐮刀,農夫朋友一邊說明割稻步驟,一邊用左手抓一小把稻稈,右手握住鐮刀靠近底部朝著自己的方向割,同時抓著稻稈的手往前推,順著這股勁可以割得更快。

結穗飽滿的黑米。

手割稻一路向前割的方式,正好與手插秧的倒退方式相反;看著農夫的背影,倏倏倏地割完一排,那速度真是讓我望塵莫及!

後來漸漸地抓到訣竅,速度開始加快;當鐮刀「唰」一下地把稻稈割下的瞬間,有種莫名的暢快感。當我們默默地把稻子割完後還意猶未盡。

手割稻的方式,必須一邊用左手抓一小把稻稈,一邊用右手握住鐮刀靠近底部朝著自己的方向割。

在這場體驗活動中,我覺得最困難的是腳踩人力脫穀機,因為必須一腳不停歇地踏著踏板讓滾輪運轉,同時兩手需握著稻稈不斷翻面打向脫穀機上的滾輪;這動作看似簡單,但要抓到腳踩的節奏感實在不易啊!有時節奏抓錯,滾輪會往反方向轉,穀粒便不會落入前方的木箱中,反而朝自己飛來。

脫穀後,緊接著將稻米拿到周邊的空地鋪平日曬。透過這部影片,可以看見脫穀機的身影。這是一部早期稻農使用的脫穀機,雖然需人力腳踩,但現在看來卻是很省能源的做法呀!

其實無論是在別人的田裡體驗不同的農作,或是在我的小菜園裡除草種菜,這些看似反覆相同的動作,卻常常帶來一種平靜感,或許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療癒身心的能量吧!

快來認識您碗中的飯吧!

至於稻殼有沒有毛呢?等您親自體驗就知道答案囉!快找找您家附近的有機或自然農法稻農吧!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