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玉美;攝影/陳靜惠
位於板橋區三民路居仁巷的慈濟環保站,是一棟二樓透天厝,過去因為年久失修,看起來像是一座廢墟。十多年前,慈濟志工鄭數珠每次經過這棟房屋,心裡就犯嘀咕:這麼好的房子放著不用,好可惜,如果能夠租來當環保站,多好。
嘀咕久了,行動力就來了。「數勤,你幫我查一下居仁巷那棟空屋的屋主是哪位,我想租下來當環保站。」
鄭數珠的妹妹任職仲介業,經過好幾個月的查訪,終於查到屋主住在北投,這棟房子是繼承的祖產,如果要出租,要花上一筆裝修費,就一直閒置至今。
當天鄭數珠立刻趕到北投,「我想租來當環保站,我們負責整修,整修費從租金扣,這樣您覺得如何呢?」鄭數珠想在社區成立環保站,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地點,沒想到當天與屋主一拍即合,當下簽約。
「當我們打開大門,一股霉味撲鼻而來......」閒置多年的房子在社區慈濟人通力合作之下,打掉原有木料裝潢,重拉電線水管,批土粉刷......忙了將近一個月,終於在眾人引頸企盼下,板橋居仁巷環保站開張了。
鄭數珠原先服務於臺北市中山醫院,退休前在取得院方同意下,利用下班時間,在醫院將可回收的資源整理打包,再請台北分會的師兄載運。
「退休前,我就規畫要在社區成立環保站,只是在住宅區很難找到合適的地點。真的感謝房東用低於市價的租金,讓我們成立環保站。」
而環保站的整修費就是鄭數珠的退休金,「退休金放在銀行只是生一點小利息,放在環保站,資源回收生生不息,比起利息那是划算太多了。」一說起環保站,鄭數珠原本的笑眼,笑得更彎了。
環保站頭三年的租金,按照契約將整修費扣除,第四年鄭數珠正想去匯款時,「數珠師姊,環保站今年的租金來我來護持。」知道環保回收的款項是要護持大愛臺,這筆護臺基金如果扣掉房租又要少了一筆經費。每一年都有人向她認養,愛的循環從鄭數珠的發心開始,連續不斷。
環保站也在環保志工的努力下,成為社區資源回收的據點。二樓空間規劃為共修處,為了讓志工有一個舒適的空間在此開會共修,鄭數珠自費購買桌椅,供大家使用;這幾年共修處成立社區讀書會,品讀《法華經》,每星期的讀書會,鄭數珠全程參與,看到有新面孔的加入,一定熱情招呼。
晚間,鄭數珠走進環保站二樓,一眼瞧見一位新面孔,腦袋裡想著:讀書會結束要去打聲招呼。
晚間九點半,讀書會準時結束,一群人協助將桌椅移位收妥,方便隔天環保物資要搬到三樓存放。
環保站的屋齡已經超過四十年,為了避免房屋結構老舊發生雨水滲漏的疑慮,也方便在三樓儲存回收物,鄭數珠取得房東同意又加蓋雨棚,因此,二樓要保持動線通暢,以利疏運物資;志工也不嫌麻煩,在讀書會前後整理桌椅。
才剛一轉身,鄭數珠就發現今天參加讀書會的新夥伴下樓離開。「金來師兄,鐵門你關一下,我先離開。」鄭數珠急匆匆地追了出去。發現這位新面孔剛離開環保站,立刻邁著快步趕緊追了上去。
「這位師兄,我今天頭一次見您來參加讀書會......」在她親切的招呼下,鄭數珠成了歐先生諮詢的對象,今年報名培訓的歐師兄,對於慈濟勤務或志業有不了解的地方,一定來詢問她,鄭數珠也給予正確的解答。
「培訓就像房子的地基,根基要打正,要深入,理念精神要正確,以後遇到疑問時,才能以正念與正知鞏固信根力。」鄭數珠說。
歐師兄在鄭數珠的解惑與引導下,對於慈濟志業也有深入的了解;當他知道因為新冠疫情的威脅,上人毅然在經費尚未有著落之下決定購買疫苗,希望提高疫苗的覆蓋率,讓國人及學生都能普遍施打到疫苗,一向節儉的歐師兄,思慮幾天決定捐助疫苗基金的購買。
「疫苗基金內政部批准有一定的募款期限......」為了圓滿捐款的心願,歐師兄原本要捐贈疫苗的款項,改成分三年圓滿榮董。
鄭數珠說:「對一個靠雙手打拼,積蓄不是很豐厚的人,能夠有此大愛的精神,真的是讓人敬佩,這是上人悲心的感召,我只是扮演接引的角色,除了是上人的德行讓歐師兄感動外,他太太的支持也是促成這一次捐款的助力之一。」
十多年前,因為一顆愛護大地的心,一心想在社區成立環保點的願望;多方尋覓下在社區將一個鄰居視為廢墟的老房屋,經過整修成立環保站。一筆退休金也在鄭數珠的無私奉獻下,讓有形的銀行利息,化為生生不息的環保孳息。
上人行腳台北期間,希望弟子盤點各自的生命價值;鄭數珠笑著說:「我的生命價值因為進入慈濟而揮灑亮點,因為做環保發揮生命的良能,每天做得開心,沒有浪費父母給我健康的身體,更沒有辜負上人給我慧命的引航,環保志業,不僅讓大愛台發揮淨化人心的功能,也在環保志工的努力下,讓資源永續,生生不息,這就是最有用的人生。」
(筆耕團隊 隨師筆記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