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出現的原因

0觀看次
A- A+

分享.羅慶徽(花蓮慈院副院長)|整理.編輯組

除了高血壓,長輩們也可能出現低血壓的情況,而低血壓有時甚至比高血壓更具危險性。尤其是高血壓突然變得很理想時,往往隱藏著某些問題。

原因一:貧血

貧血代表血液不夠,就像沒錢,可能是賺得不夠多或花得太多,貧血則可能是血液流失太多,或是造血功能出問題,而大多是屬於前者。所以血壓突然偏低時,第一個要留意有無貧血或異常出血,特別是腸胃道方面的問題。對於女性,還需特別留意泌尿道或生殖器官的出血。

有一位72歲的男性,這幾年一直患有高血壓,但他用藥不太規律。當他經人介紹來到花蓮慈院就診時,血壓約為150/90mmHg,我建議他回去測量一周的血壓,並安排抽血檢查,結果血壓並無明顯的改變。後來我為他開立奧美沙坦(Olmesartam)進行治療,兩個月後,他表示自己的血壓大概130/80mmHg,我認為可以慢慢降。三個月後回診時,他告訴我:「你們花慈的醫生是神醫!你知道嗎,這幾天的血壓又降更低,大概106/54mmHg。」

腸胃道方面的問題,也是導致低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攝影/黃小娟)

靜思語說:「是非當教育,讚美當警惕。」對於他人的讚歎,我通常會更謹慎。通常一顆單一成分的藥物,血壓只會降低約10 mmHg,為什麼這位長輩的血壓會突然下降那麼多?其中必定有原因。

經過問診,病患表示最近會感到頭暈。同時心跳高達110跳!再觸摸他的手,發現濕濕冷冷的,於是詢問他大便顏色,並立即檢測血色素是7.8(男性須大於13)。最終,經由胃鏡檢查,顯示腸胃道出血。

要確認是否存在出血的情況,特別要觀察的是自己的糞便。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手機拍下來帶到醫院,以利醫生準確判斷,避免表達與理解之間的落差。

原因二:服用攝護腺肥大藥物

攝護腺肥大本身不會引起低血壓,但相關藥物會阻斷自主神經,進而降低血壓。(圖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以前,我會直接問病人:「你有沒有吃攝護腺肥大的藥?」雖然攝護腺肥大本身不會造成低血壓,但這類藥物卻會阻斷自主神經,導致血壓降低。

原因三:水分不足

很多人不太愛喝水,特別是擔心晚間頻繁上廁所,水分攝取就更少了。然而,當身體缺乏水分時,血壓自然會偏低。

此外,還有其他醫學上的原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可體松不足等。因此,一定要仔細檢查是否有這些問題。

低血壓時,可適當增加鹽分的攝取。(攝影/郭巧雲)

如果單次低血壓排除了上述幾個原因,可以適當增加鹽分的攝取。之前分享過高血壓的原因之一,是攝入過多鹽分,但低血壓時,可以故意吃得鹹一點,血壓可能就會回升。至於是否減少藥量,一定要與醫師或醫護人員商量。因為人體有自我平衡機轉,如果隨意停藥,血壓可能因此上上下下。特別是對於疑似低血壓的情況,要趕快找醫生商量。

還有一種「姿勢性低血壓」。當我們從躺著的姿勢改為站立時,大約有500到1,000毫升的血液會留在下肢。這時,自主神經系統會啟動,由交感神經負責血管收縮,將血液打回心臟,讓心臟有足夠的血液進行血液循環。

測量姿勢性低血壓:先躺5分鐘測血壓,接著站立1分鐘再測血壓;再站2分鐘後再測,共需約8分鐘。(圖片來源/擷取自羅慶徽簡報)

維持正常的血壓,需要心臟、血管和自主神經三者的正常運作,如果因姿勢改變,收縮壓降低超過20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10毫米汞柱,即可能為「姿勢性低血壓」。我們可以先躺下5分鐘後測量一次血壓,接著站立1分鐘後再量,之後再站2分鐘後再次測量,整個過程大約需要8分鐘。

用藥、停藥,甚至減藥的拿捏,其複雜程度可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是年長者共病多,所以就診時帶著所有藥物或清單,醫生才有辦法做出最正確而有效的診斷。

佛法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若是腸胃道出血,就治療腸胃道出血;如果是因為肌少症,導致血液無法有效循環,那就應該通過運動增加肌肉量和攝取高蛋白食物來改善健康。總之,在處理低血壓問題時,不能僅僅只是關注血壓的高低,更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問題才會得到徹底的解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