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日常】蒲團如一畝大良福田

0觀看次
A- A+

撰文/釋德澡;攝影/黃錦益、古亭河

空蕩蕩的地板,似乎少了什麼。靜靜躺在原木地板上的米色蒲團,讓莊嚴、寧靜的大殿更有生氣。

沒有言語,沒有瞋恨,更沒有嫉妒,只有縮小,只有謙卑,只有成就,心地風光一片清明,蒲團成了修行人精進時不可或缺的增上緣。

蒲團就像一畝畝的福田。早、晚課時,它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讓修行人安住身心,虔心意誠課誦,在心田上耕耘福田。

蒲團也如慧田。它增長了許許多多人的慧命,也成就了許許多多人的道業。

「從1969年小靜思啟用至今,蒲團陪伴大家四十多年了。」德慈師父說:「除了感恩,還是感恩。」一句感恩,多少情感、懷舊在其中,也道盡疼惜物命、延續物命的身教典範。

靜思弟子追隨上人共同扛起「為佛教,為眾生」的使命,在慈濟這畝大福田上,耕耘敬田、恩田與悲田,自度度人,以報佛恩、父母恩和眾生恩。

心田、福田、慧田畫成人格圓滿。「上早、晚課是修行人的本分。」上人經常耳提面命,要大家做心地的農夫,勤耕心田,除草、播種、灌溉、施肥,讓一顆顆的種子在福田上成就慧田,更讓敬田、恩田與悲田合成一畝大良福田,一生無量,輾轉複製,成一片菩提林。

(成稿日期:2011/12/08)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