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日常】修行

0觀看次
A- A+

撰文/釋德澡

出坡,是叢林道場中,出家眾五門功課之一,亦是修福修慧的法門。(攝影/釋德懋)

辦公室坐久了,出坡,變成一種想望和期待。

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就寢前,我祈禱翌日天氣能好轉,很高興地問常住師姊:「貴美,明天你們會到哪裡出坡?」

「木材間。」

◎抄、背經文行精進

還不到三點,齋堂在大家的合心協力下,就清潔明亮了。筆者便履行自心的承諾,歡歡喜喜地往「木材間」與常住師父、常住師姊「約會」。

叢林的「三刀六槌」,是每一位出家人應具備的基本技能。(攝影/廖素梅)

「小時候我是專門爬樹的,早就習慣了。」德侔師父站在排列整齊的木材堆上面用心整理,手沒有支撐物,卻俐落、自然,「這些工作都是本分事。」他還一邊背誦《無量義經》經文,「......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可能「一心二用」臨時忘記了,他立即問木材堆下面的師父:「接下來呢?」

見大家還在思考,他乾脆拿出「筆記本」找答案,「對啦!是『顛狂荒亂作大正念』......」看著默唸了幾次,他又「一心多用」了,因為還要接受我的叨擾。

在常住日常的執事中,德侔師父將心安住在經文的背誦。(攝影/釋德澡)

舉凡《人有二十難》、《三十七助道品》、《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唱誦本,到上人的手抄本《無量義經》,他都是藉飯後運動或休息時間背熟的:「為了避免散心雜話,就一邊走一邊記。」

他的「筆記本」是功德款收據回收的便條紙:「為了攜帶方便,我會先抄一遍。」由於筆記本容易脫落,他說:「那就再抄第二次,直到背熟為止。」

這倒是精進、修行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試看!

◎做中學 學中做

常住二眾整理木材間,一起藉事練心,修行自己。(攝影/廖素梅)

另外一個場景,德富師父手持電鑽,輕而易舉便把木塊裡的釘子拔了起來,他說「做中學、學中做」而教會了許多人,林泓靜師姊架式十足:「我現在是現學現賣。」

有人說做得很歡喜,有人說覺得很happy,也有人說通體舒暢,還有人說須具備信心、毅力、勇氣才能拔起釘子。付出的感覺沒有標準答案,但笑容是一致的,因為能一起藉事練心,修行自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呢!

◎拔鐵釘 除習氣

二○○七年七月間,筆者很幸運能回精舍參與「迴廊拆遷工程」,而有如下的報導和體會。

做好每件事,除了用心,經驗的累積也是重要因素。拔釘子的訣竅無他,方向對了,使力正確,一定拔得俐落乾淨,志工顏欽懷分享秘笈:「多做幾次,感覺對了,自然輕鬆不費力。」

合心就是協力。合心關懷組蔡素蓮師姊放下身段,或彎腰或蹲著融入「用心就是專業」的氛圍裡,「不做不知難。我還是做好委員的本分事比較重要。」她雖咬緊牙根、用盡所有力氣,鐵釘還是不聽使喚:「碗有碗的功能,筷子有筷子的功能,實在佩服師兄和木工師傅的專業。」

二十年的慈濟志工經驗,蔡素蓮每做一件事,總有一番深刻體悟:「拔不起的釘子,要受鉗子百般的拉扯,才能慢慢拔起;就像我們根深柢固的習氣,要在人群中磨呀磨,才能漸漸去除而見圓融。」

不要當拔也拔不起的釘子,而造成鉗子和釘子本身都不好受。鐵釘就像人的習氣,碰到境界時,若能夠及時轉念,猶如心中的鐵釘,一拔即起,就不會在人群中跌跌撞撞,而能自在輕安地行走菩薩道。

(完稿日:2008/02/24)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