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釋德澡;攝影/黃筱哲、黃宗保、黃亦珍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上人於二○一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晨語講述《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時提及:「佛的『心器』有多大,我們凡夫的『心器』就有多大。心能夠容納萬法,我們的心量不可思議啊!」
心能受萬法,我們又能接受多少呢?上人舉了一個故事。
一天,佛陀與阿難走在恆河邊,佛陀問:「阿難啊,恆河沙多不多?」阿難說:「很多啊!」佛陀彎下腰,用指甲挑起了一些沙,又問:「阿難啊,我的指尖這些沙多,還是恆河沙較多?」
佛說:「阿難,我想要說的話就像恆河沙這麼多,不過到現在說出去的微之又微,就像指尖這些沙這麼少。」
佛陀的心法如恆河沙,只因凡夫心迷而無法納受。上人提醒大家:「『心是受萬法之器』,若是心器有漏,對佛所教法,能夠接受的又有多少呢?」
「漏」就是煩惱,心器受污染了,要如何裝清淨的法水?相同的,容器也要用清水洗淨,才能裝乾淨的水。人的心器要先淨化,才能容納萬法,心無漏,才有源源不絕的法水可用。
每個人心量的大或小,所結的眾生緣也不一樣。
靜思精舍是慈濟大家庭的後盾,為了因應全球慈濟人回精舍的「食量」,大寮將煮菜的「黑鍋」改為「蒸氣鍋」,已經好幾年了。
在平常沒有營隊或活動的日子,精舍午齋通常就要六、七十桌以上。以前所使用的黑鍋,一次只能煮二十幾桌的量,如此一來,一道菜差不多要煮三次;現在用蒸氣鍋只要煮一次,就能與九百多人結一分好緣。
一次完成,讓打點三餐的師父們感到無比的幸福。蒸氣鍋不僅心量大,而且予人的感覺就是乾乾淨淨,身手俐落,沒有煩惱塵垢,令人心生歡喜。
而一個人的心胸,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
湖泊與海洋,它們的個性截然不同。湖泊總是局限在自己的天地,河川小姐、小溪伯伯若想在它那兒歇歇腳,它總是不肯接納,不肯付出自己的愛。而海洋則是敞開心胸,展開雙手擁抱無數的小溪、小河;廣結眾生緣,所以可以容納百川。
眼光放遠,就能看到視界無限寬廣的心靈風光。
二○一九年三月二十日靜思晨語,上人期許大家心量要寬大,時時抱著感恩心,「我的事情能夠成就,感恩是你的力量來幫助我」,上人說:「若不是別人一起合力來完成,我們到底有多少力可以幫助人呢?」
上人一再強調,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覺性、如來藏,如果心沒有打開,就無法「心包太虛」;心打開了,相互成就,就是人間最美的風景。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慈濟成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特殊諮詢委員」,上人道出堅定的心志與無悔地承擔:「這是我的一大事,也是慈濟的一大事,慈濟已把佛教帶上國際舞臺,我的肩膀也負起無疆界眾生的責任。」
「為佛教,為眾生」、「負起無疆界眾生的責任」,是上人心心念念的大願力與大承擔。上人已將慈濟人間路鋪向全球五大洲,人道救援慈悲的足跡也踏上一百三十三個國家地區。上人的「心器」如虛空無邊際,因為有「心包太虛」之德,才能擁抱天下蒼生。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心器」的大小,就掌握在自己無私付出的心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