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晨間分享】上人要帶我們去哪裡?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貽翔
攝影/黃宗保、黃英喬、慈濟基金會資料照片

11月初,上人行腳來到高雄,靜思堂裡熱鬧滾滾,彷彿家中辦喜事般。八日一早七點多,正式會客前,由德澧師父主持晨間溫馨座談。

一開場,德澧師父說近日有會眾提出疑問:「你們的上人想要把你們帶到哪裡?」「你們死後想要去哪裡?」

德澧師父反問大家:「大家覺得,上人想要把我們帶到哪裡?你們死後想要去哪裡?」

「慈濟世界」、「娑婆世界」、「再來人間」、「行菩薩道」、「生生世世還要來......」的聲音此起彼落。

「大家都知道,佛陀說法不離四諦──『苦、集、滅、道』,也不離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上人說法也是不離四諦、十二因緣。我們人生除了有生、老、病、死,還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或說苦苦、行苦、壞苦等『三苦』。」德澧師父向大家分享佛法中最重要的概念。

上人在《八大人覺經》和《無量義經》中,告訴我們苦的原因,這些原因不離「三理四相」,也就是生理──生、老、病、死;物理──成、住、壞、空;心理──生、住、異、滅。而四聖諦的「苦」是果,「集」是產生煩惱造成生死輪迴的因;如果要解脫,就是「滅」與「道」,滅是果,道是因。

德澧師父自述從十歲起,幾乎天天聽上人的法,覺得每一句都很受用,心想:「上人說法這麼多,真正最精華的是什麼呢?」「上人又如何用現代的語言,傳達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時代的法?」

「感恩、尊重、愛。」德澧師父道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上人的起心動念都是感恩,無論好緣或生命中的逆增上緣,上人總是心懷感恩。而「大愛」是上人最核心的思想,因為「感恩」與「尊重」都是來自於大愛。上人出家前,發願要提起天下的菜籃,而非小家庭的菜籃,這就是大愛的思想。

日前,上人行腳至臺南,看到不少資深志工因自然法則而衰老、生病;他們即使罹癌,第一時間不是抱怨,而是接受疾病、接受治療,為了不讓上人擔心,所有的勤務依舊如常。

一般人觸對到境界,總是先感受到痛苦或快樂,於是開始有了瞋恨或貪愛的造作。但對於法入心的慈濟人而言,他們從十二因緣中的「受」斷除,雖然身感受到苦,但心不苦;而上人的功力更上一層樓,從十二因緣的「觸」,便與凡夫不同,因為上人的「觸」是「明觸」,也就是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完全沒有煩惱的心念,生起的都是感恩、尊重和愛。

「上人教我們這些種種的法門,最終的目的地是要去哪裡呢?」德澧師父睜大眼睛環顧四周,似乎想要聽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一位師兄很有自信的回答:「行菩薩道。」

「菩薩道的盡頭是苦難眾生,苦難的眾生之後呢?」德澧師父引導大家思考,行菩薩道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上人說:『我每一個弟子,都要成佛!』」德澧師父以非常肯定的語氣,一字一字道出上人的心願。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的心與佛是平齊的。」上人日前開示時說到:「我的弟子也要慢慢提升,拉到與我平齊,與佛平齊。」

德澧師父鼓勵大眾:「好好跟著上人行菩薩道,真正做到感恩、尊重、愛,我們要一起成佛,大家要有信心!」

所有的靜思弟子聽了這一席話,內心無不充滿悸動。雖然「成佛」對我們而言很遙遠,但是大家還是提起信心,齊聲喊出:「我願意!」這一句「我願意」不只是口號,它已深植慈濟人的心,更是找回慈濟魂,化感動為行動,精進於菩薩道,祈願人人皆能成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