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鄉 拈花微笑

0觀看次
A- A+

撰文/彭鳳英(明鳳)
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大愛電視臺同仁鄧志銘、楊景卉利用縮時攝影,錄製了佛國尼泊爾鄉間清晨的大地的聲音。

清晨四點半,微亮的天光,伴隨著蟲鳴、鳥叫、雞啼和壓水泵的聲音,這是來自數千里外,藍毗尼的大地的聲音.......當地人起得早,四點多,就有人開始工作了,楊景卉想著: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應該也聽過這樣的聲音吧!

剛從尼泊爾、印度回來臺灣的大愛電視臺同仁鄧志銘、楊景卉,8月18日上午和人文志業中心主管、同仁,來到新店靜思堂與上人溫馨座談,分享將近五十天的所見所聞。分享故事之前,先播放一段大地的聲音給上人聽。

一畝畝的農田,純樸的人民,彷彿看到五〇年代的臺灣。(攝影/吳南凱)

畫面中,放眼望去是一畝畝的農田,景卉說,藍毗尼的人民淳樸,物資缺乏、生活水平不高,就像五零年代美援時期,大量的美金、物資,還有其他的宗教來到了臺灣。現在的尼泊爾藍毗尼也是一樣。

◎難行一定要行

扎根佛國難行一定要行,有多難行呢?曾有一醫療關懷個案,志工深入訪談後,才發現原先謊稱是鄰居的一位男孩子,實際上是醫療個案的小孩。為什麼他要說謊呢?因為提報人跟他說:你不能說你是他兒子,不然他們不會補助,所以他就說謊了。

六十歲的西福山卡(中)罹患舌癌,得靠左鄰右舍的接濟,才能過日子。阿狄迪亞(右圖,右二)是西福山卡的兒子,因為提報人的一句話而說了謊。

其實,他們是非常善良的。個案很懺悔的說,這兩天心裡都很不好過也睡不好。他兒子也懺悔:其實我知道說謊不對,但我真的很怕拿不到補助。上人教導,慈悲要有智慧。所以志工必須要很謹慎地去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我們能給的是什麼?

尼泊爾藍毗尼的居民非常淳樸善良,不管信仰的是印度教或穆斯林,在很早以前就有日存一把米的習慣,只是他們太窮,忘記了善良的傳統。所以,當一群善良的人告訴他們:你們可以開始日存一把米的時候,他們想起曾經教人為善的善良傳統,馬上可以接受這樣的概念,也開始去做這件好事。

日存一把米,找回原有的善良。

「我們在出發的時候,姚(仁祿)師伯特別叮嚀,你們去到那邊要把志工當好朋友一樣,他們才會跟你們說出心裡的話。」事實上,每一個訪問,不用多問什麼,他們每一個人都會哭。

每次在與上人連線的時候,都跟上人講不辛苦、不熱,沒有問題。其實,很熱,每天都是一身汗的回到家;辛不辛苦?光是慈善就要花這麼多的時間,才能了解他們的居民;語言不通是最大的問題,一句話要翻譯三次,對方不見得會懂,所以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因為上人的一句話。」每當楊景卉問:你們到底為什麼要來這裡啊?那麼熱、那麼辛苦!志工只要講到,因為上人說了,我們就要來,全部都會哭。不用太用力,他們就哭了。

慈濟人秉持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慈悲的本懷,上人的叮嚀,關懷尼泊爾貧苦鄉親。

新馬慈濟志工秉持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慈悲的本懷,以及上人的叮嚀,在這一片土地上翻轉著;也看到在藍毗尼有翻轉的力量,就像五十年前的臺灣,我們可以做到,相信現在他們也可以。

【2023.08.18 人文志業中心 北區溫馨座談】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