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紹真、張美齡
道具組黑衣人部隊,穿梭在演繹隊伍中傳遞道具,考驗著大家的耐力與體力。(攝影/廖偉辰)
彰化體育館於2023年7月28日至30日,演出八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一群黑衣人穿梭在演繹隊伍中傳遞道具,他們是黃圓蓁所帶領的戲劇團隊。
8月2日,證嚴上人行腳至臺中。4日上午,黃圓蓁到臺中靜思堂與上人溫馨座談,分享她這四個月來,製作道具的點滴。
◎無中生有 一應俱全
演繹的練習、彩排,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自黃圓蓁答應接下道具組後,陸續在LINE上收到古早味攤販推車、菜籃......等圖片,許多都是她從未見過的。為此,黃圓蓁與黃紹真,開始想著可以找誰來幫忙製作道具。
道具組完成的攤販木推車,在彰化體育館八場演繹中派上用場。(攝影/施龍文)
黃圓蓁詢問木工專長的張印輝:「推車可以做嗎?」張印輝回應:「沒問題!」他從環保站舊腳踏車拆下的車輪,以及工廠廢棄棧板組合的車身,結合起來就是一臺攤販木推車。總籌劃呂慈悅看了開心說道:「太棒啦!」
有天,群組傳來還需要二臺復古腳踏車。這時,黃紹真想到住在公司後面的嬸嬸家,還有阿祖留下來的腳踏車,她趕緊問嬸嬸腳踏車是否可借,嬸嬸說:「可以啊!」就這樣,又解決了一項道具。
◎發揮巧思 延續物命
「紹真,妳會做糖葫蘆嗎?」黃圓蓁來電請求協助。為此,黃紹真在網路上查了一些仿真道具,並決定在網路上購買糖葫蘆;當時,恰巧吳忠興老師在雲林老家田裡收集稻梗,屆時只要將兩者組裝,便可完成糖葫蘆。
2023年7月16日,吳忠興老師(左)在大里環保站,現場教大家如何拿布袋針縫製米袋。(攝影/黃紹真)
接下來,又收到需要準備九十二袋的緬甸米袋。他們到臺中大里區環保站,將芭樂保麗龍收縮套膜塞入米袋,又因擔心演繹志工搬太重,所以每一個米袋都秤重一公斤。而大部份的志工都從未拿過布袋針,所以無從下手縫製,因此請來吳忠興老師現場教學,大家現學現賣完成米袋的製作。
7月22日在后里聯絡處,道具組第一次配合彩排總驗收。當時團隊還不清楚要配合彩排的內容,承擔社區副和氣組長的黃圓蓁安撫大家:「我也不清楚,到現場就會知道了,所以請不要緊張。」
彰化體育館八場演繹中,演繹志工所捧的POLO衫,以及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筆模型,都是道具組團隊運用轉換單元暗藏時,短暫時間內遞送而來。(攝影/歐明達)
演繹的幕次中,有一幕是慈濟環保挺進聯合國,由演繹志工手拿環保筆模型、毛毯、POLO衫,還有救災用的藍、白帽,一步一步走向舞臺。可是,POLO衫材質軟軟的,若沒有固定好,演繹者拿著在行進間,衣服可能會塌下來,顯得不整齊,也不夠莊嚴。此時,道具組又開始腦力激盪,在POLO衫中間放一片厚紙板,再將衣服摺疊好,然後用襯衫夾加強固定。
還有,大愛感恩科技提供的灰毛毯,太重了,道具組向社區借來醫療志工用的毛毯,並將摺疊好的POLO衫和毛毯,一件一件用塑膠袋包裝防塵。他們同時在社區募集二十四頂藍、白帽,為了事後方便歸還,還貼心地在帽子上繡上提供者的姓名,以作歸還時辨識。
◎小小螺絲釘 發揮大功用
黃圓蓁於《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承擔道具組,雖然過程辛苦些,不過能夠圓滿這八場殊勝的演繹法會,覺得很值得。(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本來,黃圓蓁事前已安排7月下旬到臺中慈濟醫院承擔醫療志工領隊,不過,演出前一個禮拜,她接到道具組必須配合各場次到彰化體育館走位。就在天人交戰中,黃圓蓁智慧地做了抉擇,她每天早上五點半出門,白天依然承擔領隊的工作,傍晚再及時趕到彰化體育館,配合經藏演繹人員走位彩排。過程雖然辛苦些,不過能夠圓滿這八場殊勝的演繹法會,她覺得很值得。
另外,讓黃圓蓁深感法喜的是,有位慈濟關懷戶的孩子,也有年輕志工在演繹後,再繼續支援道具組,其中年齡最小的賴姵羽只有九歲。8月4日賴姵羽跟上人分享說,「我在八場的演繹當中傳遞小筆的道具。」有位演繹志工還問她:「我怎麼沒有拿到?」其實是因為他的位置不用拿道具,只要合掌就好。
九歲的賴姵羽,清楚道具進場的統一拍點,上人不禁誇讚她很有智慧。(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送道具有統一的拍點,有的人過於緊張,看到變換隊形就急著去送道具,賴姵羽說時間還沒到!當她在分享時,上人誇讚她很有智慧,很用心。
當正式演繹時,道具組每天早上六點出門,晚上九點半才離開彰化體育館。三天八場的演繹,共出動二百一十一人次,這都考驗著道具組的耐力與體力,雖然他們真正上場的時間不到半小時,卻要整場待命。也因為有大家的同心協力,中區2023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圓滿落幕了,這讓團隊感到與有榮焉。
【2023年8月4日 臺中靜思堂溫馨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