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魏玉縣
2023年8月3日上午,七十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實業家,在臺中靜思堂與上人溫馨座談。(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我們(馬來西亞)的實業家幹部回臺,是來精進、取經,也親近上人。」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淑霞(法號慈露),帶著七十位當地的實業家,於2023年8月3日,前來臺中靜思堂與上人溫馨座談。COVID-19疫情三年多以來,他們雖無法如往常一樣回到臺灣學習,但也在當地自行辦理實業家生活營;現在國門開放,於是慈露號召大家一起回臺。
7月28日至30日,適逢中部地區志工於彰化縣立體育館,攜手演繹《無量義 法髓頌》,因此他們在29日抵臺後,30日先到彰化永靖「成美堂」參訪,晚上觀賞最後一場經藏演繹;接著到高雄進行兩天的參訪,於3日來到臺中,4日離臺。
大中區2023《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以善以愛照亮全球」,於7月28至30日在彰化體育館登場。(攝影/李彥緰)
「這一趟非常豐富,好久沒有這種感覺。」簡玉霞說,雖然三個鐘頭的演繹時間很長,但絕無冷場,這些都是慈濟走過五十幾年來的大愛拼湊而成。「我們是慈濟人,但是只參與其中的一點點;看完之後,大家都感受到慈濟人很豐富的愛。」尤其看到很多人舉手高喊「我願意!」「上人,我相信你!」時,更燃起大家的熱情與共鳴。
過去,大部分安排在靜思堂的靜態課程,這次走訪彰化、高雄到臺中。「看到大家如何利用時間的空檔,完成慈濟人的使命,這是我們過去不了解的。」慈露說:「這次回來,大家好像被打通任督二脈,都很法喜。」
◎孩子走進慈濟 締造幸福家庭
在與上人溫馨座談的實業家當中,有夫妻檔,也有父母子女檔、兄弟姊妹檔。他們此行最引頸期盼的,是可以跟上人面對面,說說心裡的話。
引言人田金香首先提到,此行受益最多的,是如何接引第二代,「就是傳承、承擔和陪伴。」
馬來西亞實業家夫妻檔呂順榮師兄(前右)與同修師姊林麗芳(前左),同在2018年受證;因為進入慈濟,讓他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攝影/陳德銘)
電纜技術承包商的呂順榮,與同修師姊林麗芳,同在2018年來臺受證。他自2009年認識慈濟後,一直做志工到現在,目前承擔實業組及社區環保幹事。呂順榮表示,因為進入慈濟,讓他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受證那一年,他回去和兩個孩子說,有機會要到靜思精舍當志工;大兒子便在一次假期,邀了幾位同學到精舍當志工,那是他第一次來臺灣。兒子在體驗精舍常住師父的生活後,回家和父母說,他要開始茹素。呂順榮說:「我很感恩上人,可以幫我把孩子教得好好的。」
早在孩子上慈少班時,就曾有家長問呂順榮:「你的孩子這麼好、這麼乖,你們是如何帶動的?」他回答:「我沒有怎麼教,都是慈濟教的。」孩子不僅在中學階段上慈少班,大學也加入慈青,他們都是在慈濟長大的。
林麗芳兩個孩子都愛做慈濟,讓她感到很歡喜。她說:「因為在慈濟,遇到不一樣的自己,從中學到很多。」(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能遇到慈濟,我覺得我很幸福!」林麗芳提到,成為上人的弟子,是她這一生做得最對的事情,「下半輩子,我知道我應該怎麼過。」
林麗芳接著說,兩個孩子都是早產兒,從小就很擔心他們的健康,所以夫妻倆可說是戰戰兢兢地帶大孩子。現在孩子們都已經長大,看到他們這麼聽話、這麼健康,是她最幸福的事情。
兩個孩子也很願意做慈濟,只要父母有需要他們幫忙的地方,他們二話不說跟著一起做慈濟。林麗芳說:「有時候我會傻傻地分不清楚,但是因為在慈濟,遇到不一樣的自己,從中學到很多。」
◎上人說的話 弟子有聽進去
實業家劉家成自觀賞經藏演繹後,內心受到了震撼,並向上人發願,他會用心和精進來做慈濟,期待完成培訓並受證。(攝影/劉美賢)
另一位實業家劉家成,目前是見習志工,在馬來西亞經營廢鐵回收。他說,以前這行業叫「廢料回收」,現在則有另一種說法,稱之為「城市採礦家」。
他展示手機上的一張照片,是幾年前,他跟著當地的實業家到精舍,去齋堂時,上人和他揮手;當他走到上人面前時,上人對他說:「多回來喔!」這一幕,他一直記在腦海中。
「自己懺悔,工作很忙,很多年還沒有『過關』。」這幾年,劉家成遲遲未受證,這對他來說也是一樁憾事。因此這趟來到臺灣,他感動滿滿。「尤其是觀賞經藏演繹後,內心被震撼到。」他在上人面前發願,「經過這次的震撼,我會用心和精進來做慈濟,期待可以培訓、受證。」
這幾年因為疫情,許多人的生意都受到影響,但劉家成的生意不但不受影響,反而轉虧為盈。他表示,之前做生意連續虧損六年,損失幾千萬元;不過,這情況在2020年開始翻轉。到了2022年,他轉虧為盈,直到今年年初,他已圓滿十個榮董。
劉家成聽進上人的教導,心繫不可以破壞山河大地。(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疫情前,曾有當地政府官員邀請他開礦山採礦,當時他指著手腕佛珠上人的法相告訴對方;「上人跟我們講,不可以破壞山河大地。」於是拒絕了邀約。
之後,這位官員每年都和他提起此事,但他的回答依舊是,「我不能做,師父交代我不能做。」去年,官員表示之所以找他,是因為他懂得照顧環境和環保。聽了這些話,劉家成的心有些動搖;此時,一位志工提醒他:「上人教我們不可以破壞環境。」劉家成聽進去後拒絕了對方。他最後說:「上人的話,弟子都有聽進去。」
「付出無所求,才是造大福。」對於馬來西亞志工來臺精進,上人提到:「臺中也算是我的故鄉,總是很親切。相信你們到來也是很親切,我真的是很歡喜,也是很感恩。」
聽到許多志工多是夫妻同修,或是全家人一起投入慈濟,上人欣慰地說:「家庭,心都合了,就是最有福的家庭。」有這麼多的家庭共同護持慈濟,落實在當地社會,「這是真正的造福;人人慈善,國家都會有福無量。」
上人最後勉勵在場的實業家:「人人事業有成,被接引到慈濟來,那一種的真誠,不只是事業真誠。走入慈濟,有這分虔誠的信念,都是很誠正信實的實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