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沈玉蓮
圖片來源/陳春淑(簡報及連線截圖)
◎愛的接力 會員不斷
法親們在陳春美(左)復健期間持續關懷。
2022年4月,基隆安樂區的張春美,騎機車自摔傷到腦部,在她受傷的那段期間疫情趨緩,慈濟人便前往關懷;當得知她喪失記憶力,便代向財務組申請會員名冊,由她的兒女及同區慈誠、委員,依地域性分工代收功德款。
「最神勇的林福萬,代收最遠的是九份。有一次去收款回來,還很高興的分享,自從進慈濟後就沒到過九份,藉著這次去收功德款,還趁機去遊覽一番!」協力組長陳素雲,覺得這種善解及隨遇而安的心情值得學習。
張春美的會員實在太多,大夥兒兩個月代收一次功德款,收齊後大家齊聚暖暖環保站整理及專人輸入電子收款簿,彚總繳交順利完成。雖是代收,為了不讓會員流失,總不忘將慈濟的脈動告訴張春美的會員。
◎善盡孝道 滿心祝福
出院後,張春美的意識並不清楚,日夜顛倒、思緖混亂,兒孫們時常陪伴在側。令二女兒楊文瑩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晚上不睡覺,在浴佛前一天她告訴媽媽:「明天有浴佛直播,今天您要好好睡覺喔!」沒想到,媽媽竟一夜好眠;上人開示時,媽媽會雙手合掌盯著師父看,問她這是誰,媽媽虛弱的說:「師父。」
楊文瑩支持媽媽做慈濟,也很感恩慈濟人對媽媽的關懷,目前媽媽雖然記憶尚未恢復,但大致能夠自理,還可參加土耳其震災勸募。她說:「這一切都很感恩,一路上有很多貴人成就媽媽,最重要是媽媽這個善的一個循環。」看到張春美恢復得這麼好,上人很欣慰的祝福她會越來越好,也勉勵家人們將這分善與愛延續下去。
復健之路~陳春美到暖暖環保站動手轉寶特瓶蓋的簡易動作。
◎緊急救援 刻不容緩
「上人常說:『福要做來囤,不要做來抵。』」板橋區的楊杏姿,提到顏淑婧這位精進的志工,就想到上人說的這句話。顏淑婧單身獨自居住,個子嬌小的她,時常拉著裝有相機配備的行李箱,在教聯會承擔圖像拍攝;在每個月的親子成長班活動,為學員及老師留下愛的足跡。除了教聯會,她也很精進的投入社區活動,是一位不推勤務的志工。
個子嬌小的顏淑婧(左),在教聯會承擔圖像拍攝。
但2022年3月5日教聯會議後,隔日的大型精進日卻不見她的身影;人醫會醫護在園區協助快篩需要圖像記錄,也多次聯絡不上。一位精進志工突然人間蒸發,找她找得如熱鍋上螞蟻的楊杏姿,覺得一定有什麼狀況,便透過組內及教聯會陳秋娥老師來協尋。
陳秋娥透過關係,在第三天聯絡上顏淑婧的姊姊,一同前往住家找尋卻無人回應,在社區管委員、里長及派出所警員的陪同下,找來鎖匠開門。進門後,發現身穿教聯會制服的顏淑婧,昏倒臥躺於浴室內,雖有生命跡象卻無法動彈。
通報一一九送醫急救,原來是腦部中風。住院治療期間,板橋區教聯老師、法親不斷以電話、視訊給予精神鼓舞,並多次送上生活用品與陪伴關懷。住院三個月後出院返家,組隊和教聯會老師啟動改善居家環境,讓她行走無障礙,並協助清除因長久住院,家中冰箱腐壞的食物、陽臺枯萎的花草、居住環境等等,讓她有個舒適的調養空間。
◎法親之愛 永記心頭
法親一起協助改善居家環境,讓顏淑婧(中,半蹲者)有個舒適安全的調養空間。
「這一回意想不到的無常,很感恩有一群法親在為我擔憂......」顏淑婧雖然不記得昏倒的過程,卻記得自己有很多活動要參加。
雖然現在行動不穩,眼睛也因開刀視力尚未恢復,無法做最愛的慈濟事,但她自我期許:「我要在上人面前發願,我要努力復健,用我的無常升級我的人生,也希望法親家人,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為慈濟做更多事。」
聽完顏淑婧的人生故事,上人勉勵:「法親很親,大家發揮菩薩情的力量去搜尋,救了一條性命,人人要有相互照顧的心,精進、互愛,將彼此放在心上。」
【2023年7月28日 上人行腳 板橋、基隆法親關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