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心菩薩心 嘉義教聯會恆持初發心

0觀看次
A- A+

撰文/劉麗美

透過兒童精進班,引領學生及家長參與人文禮儀、孝親奉茶、環保教育、社區公益等,使教育向下扎根。(攝影/林家芸)

2023年7月29日,證嚴上人行腳至大林慈院,與嘉義敎育功能團隊溫馨座談。一群中生代活潑有創意的老師們,個個在慈濟教育領域投入超過十年以上,仍保有年輕活力與熱忱,並引領學生及家長參與人文禮儀、孝親奉茶、環保教育、社區公益等,使教育向下扎根。

兒童親子成長班邱長梅主任表示,自己是被九二一「震」出來的!她自2000年即帶著二個孩子參加兒童精進班(兒童親子成長班的前身);她從學員到工作人員,也走入校園說《靜思語》故事。

透過課程安排,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攝影者/林家芸)

承擔課務的教聯會林美玲老師,回想最初也是因家中孩子而進來兒童精進班,「想要度小孩,反被小孩度!」在投入的過程中,成長及收穫最多的是自己。林美玲表示,透過課程安排,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她將洗衣板搬到課堂間,讓高年級的孩子實際操作搓、揉、擰的洗衣過程,進而學會手洗衣服;而低年級小朋友則學習洗米和煮飯,回家落實於生活中,並紀錄成影片上傳到群組,互相觀摩學習。

受疫情影響,親子班及慈少班期待已久的露營,終於在今年四月份圓滿完成。慈少班學員勇於承擔隊輔及關主,引導親子班小朋友活動,家長也安心放手讓小朋友料理晚餐,從洗菜、切菜、烹調,縱使是一鍋「臭灰搭 (台語,燒焦)」的飯,也讓看著孩子們成長的家長感動不已。

親子班及慈少班的露營活動,家長安心放手讓小朋友料理晚餐。(攝影/林家芸)

而深具教育意義的「嘉義市科學168教育博覽會」,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自2020年開始參與;今年2.0升級版的行動環保教育車「淨零未來館」,首展在嘉義,參訪人數達9800位,外部導覽志工共55位,佔了志工總數三成比例,其中包含退休校長、老師、中學生、大學生等民眾。

居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導覽志工賴偉明,今年十六歲,除了能說口流利的英文外,更以順暢的中文為民眾導覽解說。他非常喜歡動物,每當看到動物受苦都會覺得很傷心,因此十一歲便跟著媽媽茹素,只要和動物相關的食物都不吃,包含蛋奶類及蜂蜜等。

賴偉明表示,經過此次的導覽,深感資源回收及保護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他會將在臺灣所學到的環保理念,帶回美國分享給父母及所有的朋友,並推動大家茹素一起救地球。

來自美國十六歲的志工賴偉明,以順暢的中文為民眾導覽解說環保議題。(攝影者/王翠雲)

就讀慈濟大學傳播系的詹凱傑,是從兒童親子成長班到慈少班長大的孩子。這次是他第二次擔任導覽志工,以導覽環保5R(註),讓民眾思索如何從喜愛用塑膠袋的習慣,到不用、少用及重覆使用。他以鞋子為例,以修理再利用、回收有大用,也透過回收與分類的循環翻轉價值,以經濟循環和心靈循環來幫助需要的人。未來,他會將學習到的專業知識,透過傳播的力量,達到大愛繞全球。

就讀高中的曾宇彤在分享時,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曾宇彤連續二年承擔導覽志工,她每天從嘉義縣水上鄉騎腳踏車到嘉義市港坪運動公園進行導覽,即便白天高溫炎熱,加上午後雷陣雨,仍堅持不懈。去年五天的導覽她從未缺席,今年雖有一天要考證照,但也完成了四天的導覽;宇彤的媽媽表示,很感恩志工的呵護與疼愛,讓宇彤能夠建立自信心並散發光采。

個性緬腆的曾宇彤,在導覽過程中展現專業解說,並主動教導第一次參與導覽志工的孩子們,讓媽媽感到非常欣慰。(攝影/陳世嫻)

今年榮升國中校長的陳建銘,踏入慈濟教育功能團隊已十八年,他自慈青一路走來,從學校老師到主任,並將《靜思語》教學帶入校園,也帶著學生到機構關懷長者、做環保、淨灘、災區後勤支援搬運物資、打包便當等;他發願在教育領域承擔更大的責任,希望能將慈濟人文帶到學校教育更多的孩子。

證嚴上人慈示:「老師心,菩薩心;愛之深,教之切。」老師就如同父母般,以父母心來疼惜天下所有的孩子;愛的能量要會合在一起,將愛心融入學生的教育。看到嘉義地區教聯會的老師如此有朝氣,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生都很懂事;而教育就是希望,要發心立願,莫忘初心,將身教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註):環保5R為Refuse 不用、Reduce 少用、Reuse 重複用、Repair 修理再利用、Recycle 清淨回收有大用。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