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錢不等於「五毛錢」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純霞(花蓮)
攝影/編輯組
為何五毛錢不等於五毛錢?

在上人會客室,志業體主管分享「五毛錢不等於五毛錢」,闡述五毛錢對慈濟志業發展的「價值」。

現今臺灣市面上幾乎看不到五毛錢了。一則廣告詞這樣說:「價格不等於價值」。

五毛錢是錢幣。而錢幣的幣值,指的是購買貨物的能力。

五毛錢有多大?

1960年台灣社會的物價,陽春麵一碗約2元、臺灣鐵路局餐廳的價目表中,標示一碗白飯五角(五毛錢)......

但隨著社會、經濟、環境、政治等因素的變遷與動盪,造成幣值持續貶降,進而衍生通貨膨脹。早年的五毛錢,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計算,55年12月至民國111年12月,兩個時間點的漲跌幅比較為615.23%。實際上,一碗陽春麵已漲至35元以上。

五毛錢的「幣值」,已隨波逐流,一去不復返。

但「幣值」不等於「價值」。

「價值」是難以撼動的本質。五毛錢的「價值」,成為慈濟志業發展的活水。

已故的花蓮資深志工張約(法號靜節)曾經分享,「醫院啟業後,每次我帶會員到慈濟醫院參觀,一定會去抱著大廳的『四無量心』梁柱,一直摸、一直膚,淚水也一直跟著滴下來。」

「醫院真的蓋起來了!我們的上人,怎麼這麼厲害。」張約的質樸經常感動參訪的會員,也跟著抱了抱梁柱,紅了眼眶。

「感恩早期有您們跟著上人做慈濟,日存五毛錢開始救貧,才會有今天的醫院成立啊!」早期對話的志工如是說。

「我們這一群歐巴桑,只是憨憨的跟著做,每天存一點點錢救人,哪知道慢慢地,醫院就這樣蓋起來了!」談起過往跟著上人做慈濟,已故的張約,情感特別澎湃。

「我民國57年開始,每個月會把存的20元捐作善款。我也在公司向同事勸募,『每個月10元就好!』」花蓮資深志工蔡秀梅回憶起早年勸募,「上人很慈悲,只要我們每天存五毛錢,這樣就不會造成大家的負擔,響應的同事很多!」

早期志工與會員日「存」的五毛錢,已不是五毛錢「幣值」,而是「存」救人的「價值」。

五毛錢的力量是價值,「價值」已無法計量!

慈濟,由五毛錢起家。這股活水,自利——培養自己的善念永續;利他——大眾起而效尤,帶動善效應。

五毛錢的經驗,也影響了臺灣慈善勸募的方式,小零錢也可以行善。現在超商、店家處處可見小零錢募款箱。

五毛錢的效應,可以改變貧中之富的人生觀。證明幫助人不是富者的專利。緬甸志工比照日存五毛錢的方式,日存一把米,至今帶動當地226個村莊,接引57,082戶次米撲滿會員(2020年底)。

五毛錢的影響力,正在翻轉第三世界貧窮國家的世代貧窮問題......

錢如果沒有發揮「價值」,就只是「數字」而已。

五毛錢,蘊含豐富的助人魂!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