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佛教國際翻譯中心拜訪上人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文黛(花蓮)

2023年4月7日,越南佛教國際翻譯中心,由七位法師帶著居士四十多人,來到靜思精舍拜訪上人。

◎期待已久並向上人感恩

慈濟大學何昆益主秘(左二)到越南進行校園合作交流參訪時,認識了隆興寺的萬利法師(右四),表示萬利法師非常希望能見上人一面。 (攝影/莫叡蓉)

「慈濟大學到越南參訪合作交流的大學與高中時,認識了隆興寺的萬利法師,他非常希望能見上人一面......」

慈濟大學何昆益主秘,向上人說起與萬利法師認識的過程,並轉達萬利法師知道上人很忙碌,如有機會來到花蓮精舍,能遠遠見一面就好的心願。

「上人,很感恩能有機會來見您。我們翻譯過印順法師的書與精神,以及星雲法師等的著作給越南人;希望上人慈悲,允許我們中心有機會來翻譯您的作品。」

萬利法師表示,越南佛教國際翻譯中心,目前有一百多位法師從事翻譯,他本身曾在臺灣求學居住了九年,當時就非常景仰上人,也看了很多上人的著作和大愛台,並與越南的慈濟志工學習環保與中文等。

「不能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這句靜思語,深深地影響著萬利法師。

萬利法師多年前,在臺北慈濟醫院照顧一位法師時,看到這句靜思語,當下覺得很受用,日後也不斷用這句話鼓勵自己;他希望能將靜思語的精神帶給更多越南人。

◎相互感恩與讚歎

佛法要入世,但語言的表達有限,用文字才能普遍。(攝影/黃錦益)

上人很感恩越南的法師與大德來到花蓮,也很感恩慈大教育團隊到越南參訪時得到的協助。上人表示:「佛法是不分國籍的,我們大家都是佛教徒,都是佛陀的弟子,要把佛陀教導我們的精神,期待不只是獨善其身,還要兼善天下。」

佛法要入世,但語言的表達有限,用文字才能普遍。佛法是應人間根機所需,因此要能普及且不分國籍,除了要將語言轉成文字,還要透過翻譯,翻成不同的文字及語系,才能普及人間。

慈濟的精神,包含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都是應眾生的需要,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一步步邊說邊做,邊做邊說;也需要更進一步分類,分類了才能更清楚。

上人說:「很感恩也感動,能把握慈濟入世的精神,法師們肯發心,仰賴您們的智慧,分類好來翻譯,需要耐心。」

◎恆持大願力

慈濟46周年慶系列活動;圓光佛學院萬利法師(右2)雙手合十虔誠祈福。(攝影/廖世淙)

萬利法師曾參加過三次的中正紀念堂浴佛大典,也一直向上人學習人間佛法。

上人回應:「有機會多接觸,彼此談心。佛法要入人群,是人人都可以走的一條路;經就是道,道就是路,經書的道理,人人就要能走得通。」

「來到臺灣,來到慈濟後,了解到上人的心量與慈悲和觀世音菩薩一樣,以及上人的願力也同普賢菩薩一般。」透過萬利法師的翻譯,負責古文佛典翻譯的光瑩法師用越南語表示,現場的越南法師與大德們也拍手表示贊同。

「在越南也做一些小小慈善,就遇到很多困難,想請教上人,您做那麼多年了,可以教我們信念與動機?大家跟您學習。」越南中央慈善部的委員,禪懷法師請教上人。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要有心想做,做有利益人群的事情,要發願、發心去做,相信你想做的,就有人呼應,並號召大家共同完成,要『恆持大願力』。」上人說。

最後,越南法師將越南翻譯中心出版的作品呈給上人。

◎越南志工加入翻譯團隊

將上人的書籍翻譯成越南語,是慈濟志工莫叡蓉(右)多年的心願。(攝影/吳明土)

陪伴參訪團的慈濟志工莫叡蓉也是一位越南人,她嫁來臺灣多年,並在高中和大學教授越南語,於四年前受證成為慈濟志工。

「將上人的書籍翻譯成越南語,也是我多年的心願。」她向越南翻譯中心的光榮法師表示想加入翻譯上人書籍的團隊,光榮法師也欣允了。

莫叡蓉說,能夠成為上人的弟子,並了解慈濟的理念與上人的法,真的很榮幸;看到很多臺灣的佛教書籍都有翻譯成越南文,但上人的書籍卻還沒有,所以她一定要把握機會,希望讓更多越南人能了解慈濟的精神,共行菩薩道。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