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魏玉縣
上人透過連線,與東大靜思堂園區的三千多位志工和會眾互動。(攝影/李威德)
「歡迎上人回家!」「上人,我們在這裡!」「上人,您放心,我們會好好守護這個『家』!」2023年2月5日,正值元宵佳節,一座沒有圍籬,廣達4.5公頃的東大靜思堂園區正式啟用。共有三千多位來自各區的志工,以及社區會眾來到現場,透過科技與位在花蓮靜思精舍的上人連線,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靜淇啊,現場影像也要繞一下。」上人在遠端,很想看看現場的盛況,於是叮嚀主持的靜淇(李惠瑩)。只見鏡頭帶到之處,每個人都歡喜地和上人揮手,正呼應了靜淇在一開始所說的「地無遠近,法無古今」,全球一體,把歡喜的心情融在一起。
上人無法親臨現場,不過貼心的慈濟人準備了一部大白牛車,在雲端上邀請上人升座,隨著鏡頭進行園區巡禮......
上人無法親臨現場,貼心的慈濟人準備了一部大白牛車,在雲端上邀請上人升座,隨著鏡頭進行園區巡禮。(攝影/管海玲)
東大園區在2002年前,仍是羊群蛇鼠四竄的荒蕪土地;自2003年起,每天幾乎都有超過300位志工投入,澆灌這片愛的園地。在志工眾志成城的努力與期盼下,東大靜思堂終於在2017年6月動土興建;直到現在,每個月的農曆15日,無論風雨都要舉辦朝山,除了祝福東大園區的興建工程能夠順利圓滿,也是奉行上人的法,折服我慢心,更要祝福上人法體安康。
歷經五個寒暑,東大靜思堂的軟硬體終於在2022年底完成,並順利在2023年開春落成啟用。
「慈濟是全球第一家,一家有喜,全球同慶。」在鏡頭的帶領下,靜淇告訴大家,各地的慈濟人,為了表達對東大靜思堂啟用的祝賀,紛紛帶來「入厝禮」,各式各樣喜氣洋洋的賀禮出現在鏡頭前,每個人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
為了表達對東大靜思堂啟用的祝賀,各地慈濟人紛紛帶來「入厝禮」。(攝影/莊明傑)
此外,四十個攤位,有熱食、點心,還有小農市集等攤位,也邀請了許多單位、個人前來表演。園區四處掛著的彩繪燈籠,則是周邊各學校小朋友們的創作,在元宵節這一天,不但應景應時,也大大地增添了年節的歡樂氣氛。
事實上,上人每次行腳到中部,都會到東大園區看一看、繞一繞,尤其是最近一次行腳(2022年11月14日)到東大園區時,還裡裡外外步行了大約一個小時。看到大家都很精進、殷勤地整理園區,地上不但有花圃,還種了蔬菜;園區布置處處展現人文氣息,表示內心很感恩,也很感動。
因此,上人在跟著鏡頭巡禮後提到,在他的記憶中,東大園區環境美、土地廣大且居高臨下;站在靜思堂往南看,可以看到臺中市的全貌。靜思堂在美好的環境中豎立起來,建築很美,不但方中帶圓,也是圓中帶方,是個很特殊、很美的環境。
園區四處掛著的彩繪燈籠,是周邊學校小朋友們的創作;在元宵節這一天,大大地增添了年節的歡樂氣氛。(攝影/管海玲)
上人表示,東大靜思堂在美好的土地上,建設出新型的建築物,是真、善、美的園區。「這個地方是純真的好道場,沒有是非,只有真誠的法;沒有虛、沒有假,是真誠的好道場。」因此,現在需要的是能好好地維護與愛護,讓每個地方都可以說法,就像諸佛菩薩的淨土一樣。
「雖然我人沒有去,感恩現在的科技,如同我親臨到場,好像跟大家在一起。」看到了東大靜思堂的整齊與美,也看到了人的真誠;上人表示:「我很有信心,也是充滿歡喜心。」期待大家好好守護,因為這裡是全球慈濟人的大「家」,更希望可以廣招地方人士,到園區裡走一走、看一看、靜一靜。
人間苦難偏多,需要有菩薩才能聞聲救苦。上人期勉大家以善為方向,共同來維護這個靜思堂,永續慈濟的慧命。「現在最需要的是廣招菩薩投入人間,為人間付出;天天、時時在這裡學菩薩法,談菩薩道。」
鏡頭帶到之處,每個人都歡喜地跟上人揮手,把歡喜的心融在一起。(攝影/羅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