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秀蓮花蓮慈濟醫院羅慶徽副院長在溫馨座談前,分享如何面對「老」這件事。(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台北中山八德環保志工今日(11/20)來到新店靜思堂三樓會客室跟上人溫馨座談。座談中幾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志工矢志做環保,有人越做越健康,有人即使身體有恙仍堅持要到環保站「上班」。志工在此成立臺北第一個以慈濟環保站為主體的都會型「記憶保養班」,透過動靜態課程,給予肢體及腦力刺激,希能達到延緩老化的進程。
◎只記得做環保
「ももたろうさん,ももたろうさん......」這天上午,會客室裡有人唱起日語兒歌〈桃太郎〉,唱歌的人是九十歲的環保志工林雲。她不是簡單哼幾句,而是從頭唱到尾。
「一字不差,很厲害!」聽林雲完整唱起兒時熟悉的旋律,上人稱讚她。
前一刻,身旁的志工蕭秀珠問她坐在前方的人,「那是誰?」林雲毫不猶豫地回答:「上人。」其實認識她的人都知道,現在的她什麼都不記得,唯一記得的是「做環保」。她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受證好久,我見過上人。」
林雲今年90歲,從舊的八德環保教育站開始,她一直都是固定的環保志工。(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林雲有多愛做環保?從八德環保站還只是在紅磚道上整理回收時期,她就全心投入。見路上有寶特瓶,一腳踩下去壓扁再撿起來,有一次還不小心滑倒;志工很不捨,她卻不以為意。環保站成立後,舊衣的揀選都是她在負責。
由於記憶退化,加上三年前不慎摔跤骨折,動了髖骨手術,行動不是很方便,家人不放心她出門。但只記得做環保的她念著:「我要來去環保站上班。」家人只好妥協,週一到週六讓外籍看護陪著她,搭計程車到環保站「上下班」,幫忙紙張分類;星期日也不休息,還要到市場附近的公園環保點「做功課」。
「出來做很歡喜。祝福上人呷百二,大家身體健康。」心寬念純的老人家只要手腳還能活動,就堅定付出。
◎寧願住寮房 也不住病房
健康不若以往,猶然堅持要到環保站上下班的,還有八十五歲的周馮寶琴。她是環保站的「管家」,環保站的大小事找她就對了。今年七月間因心臟問題昏倒,出院後在家裡坐不住,一直想出門「上班」。
為了讓她安住在家裡,志工請她幫忙加工歲末祝福要用的紗袋。她手腳俐落,讓志工得趕工供貨才來得及她做。她的媳婦觀察到,她早上睜開眼睛就開始做,要做到完才肯休息。志工會藉著幫她送便當,看看她是否安好,真的是「慈濟環保情,何必骨肉親」。
周馮寶琴是環保站的「管家」,環保站的大小事找她就對了。(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兩年前周馮寶琴也曾經昏倒過,周圍親友叫她不要再去做環保了。她回答:「幸好我是在慈濟昏倒,有大家送我去急救,否則我怎麼還能坐在這裡?」她請家人放心,因為環保站就像輕安居,隨時有人照看著她。
牢記上人說過的,「寧願住寮房,不要住病房,醫院是人間的地獄。」儘管膝關節退化,經常疼痛,她也不願輕言休息。十五年前,她曾到靜思精舍做福田,巧遇上人,上人對她說:「妳比我還厲害,還可以拿鐵條。」念著此事,她說:「我能動就不休息,我會越認真,我要做到最後一口氣。」
「身體健康,能做就是幸福。」上人祝福她們,但也請她們要酌量身體的負荷,不要太勉強。
◎變老能樂活 環保開創新人生
環保志工感人的故事說不完。像是2006年受證時發下大願,要在中山區康樂里設立環保點,全心為保護地球而努力的游春美。如今她因病無法再承擔,社區志工接手環保點,好讓她安心休養,等身體好了再跟大家一起付出。
「這就是寶。大家在環保站裡撿寶,坐著的(人)也是寶,大家要撿寶惜福。」上人曾說過,環保志工是他最最疼惜的「寶」。中生代志工看到他們的付出與年華老去,健康大不如前,也尋思如何幫助他們。
1997年在雪梨受證慈濟志工的黃國倫(右三),和太太江旻真(左一)正在構思時,剛好大愛臺上檔大林慈濟醫院曹汶龍醫師(曹爸)《你好,我是誰?》的故事,於是他們前去向曹爸請教。(資料畫面,攝影/闕嘉晉)
「只要你們還需要我,我就跟著向前行。」曹爸慨允協助,並建議他們,除了樂齡還要加入醫療。於是臺北第一個以慈濟環保站為主體的都會型「記憶保養班」,開始實行了。
從曹爸主講的失智症分享會,到培訓八十位友善照護天使的四堂課——「認識失智症」、「早期篩檢的方法與運用」、「非藥物治療的方法與運用」、「運用環保資源提供非藥物治療」,希望透過每星期兩個小時的靜態和動態課程,結合環保站的回收物,發展趣味樂齡遊戲,給予這群愛地球的環保志工肢體及腦力刺激,幫助他們延緩老化。
他們也成立「失智伴行有我有你」病友會,每個月一次網路直播,請醫師線上解惑,並將解答過的問題放在網路上,讓病患跟家屬隨時取用。每三個月還會有一次實體病友會,希望幫助失智症患者,也讓家屬獲得最好的照護資源。
江旻真家中也曾有長輩失智,她剛開始不了解,因而誤以為老人家是在「糟蹋」家人。她引用曹爸曾說過的話:「我們不要他只有回收東西,我們還要回收這些老菩薩,讓他們有尊嚴地在這個地方付出。」
獲得「曹爸」的協助,八德環保教育站成立了臺北第一個以慈濟環保站為主體的都會型記憶保養班。
「學佛就是要結好緣,才能拔苦予樂。」上人勉眾不要怕用腦過度,不要自以為年紀大,而是老了更要把握時間結好緣。上人感恩過去生結了很多好緣,此生才能一點一點擴大起來,結合大家的力量,從五毛錢做起,到現在走過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地區)。
微光成炬,天氣、地氣、人氣,人間瑞氣千條、萬條,社會就能祥和;人人都是好人,社會就會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