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淑宜
台語有句俗諺:「大粒石頭嘛要細粒石頭楗。」行善不是有錢人的權利,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隨分付出;群策群力、人人發心、點滴累積,方能成就大善因緣。
值此證嚴上人歲末祝福行腳臺中,中區人文推廣志工代表,向上人分享志工們如何齊心合力募心募愛;愛心匯聚讓法音持續宣流,期待人心淨化,世界更美好。
◎小錢行善 添福又增慧
慈濟志工陳阿滿(右一)忍受廚房裡三天的燠熱,發心做一碗三十元的碗粿義賣,也要捐出一朵心蓮。(攝影/曾美玉)
南屯區志工曾美玉分享陳阿滿,也發心做一碗三十元的碗粿義賣,為大愛臺募款。
雙膝置入人工膝關節,在燠熱的廚房裡忙碌三天,湊足了一萬二千元植心蓮。「蒸籠裡燒燙的碗粿,正如朵朵蓮花綻放。」曾美玉讚歎陳阿滿「認命,就會好命。」因為護持大愛臺的心願,也同時彌補了過去生命中許多的不圓滿。
慈濟志工林長住在市場攤位賣一件一百元的童裝,儘管疫情期間,收入經常不敷租金支出,但他為善不落人後,除了自己發心,也在市場募得四朵心蓮,給身旁的孫女很好的身教典範。(攝影/曾美玉)
曾美玉(左ㄧ)長期在臺中靜思堂長照關懷據點陪伴長者,她也引導長者們把握因緣,修福慧。(圖片來源/曾美玉提供)
很歡喜在臺中靜思堂長照關懷據點陪伴長者四年多的曾美玉,早已跟阿公阿嬤熟稔,希望有福的長者也能把握,不要錯過付出的好因緣,曾美玉對長者們說:「好事做有存,代代出好子孫,好事做來囤,子孫生活就安穩(台語)。」天下父母心,長者智慧花開,當天募得八朵大愛心蓮護持。
遠在美國的女兒送一朵大愛心蓮給八十一歲的施教岩(左)當父親節禮物,同時也為信仰不同的女兒植一分福田。(攝影/曾美玉)
「哪裡可以買到爸爸要的心蓮?」不同宗教信仰的女兒,訝異地問著在慈濟快樂當志工,早已無欲求的爸爸施教岩,最後他如願地收下這份來自遠方女兒給的父親節禮物。
開心之餘,施教岩給自己再添一朵。當天開車到中興新村找老同事,對方看他八十一歲做志工仍精神奕奕,也錦上添花慷慨捐出一朵心蓮;回程路上,「夫妻倆非常歡欣,覺得踩起油門特別地輕鬆。」曾美玉如是轉述道。
「一念心轉,一開口居然好緣不斷湧來。」來自太平區的志工張玉帶,原本認為以當前的經濟環境,募款應該很不容易,但在資深志工劉秀美帶動家族圓滿12朵大愛心蓮後,激勵了社區志工們,開始透過愛灑送竹筒、靜思語和蔬食義賣全力動員,連山上的小農也深受感動,帶來自己耕作的蔬果匯聚愛心參與義賣響應。
退休教授林燈瑩在品書會裡分享薰法心得,募得一筒筒的竹筒。(攝影/謝金容)
團體裡,志工的功能各不相同,教授退休的林燈瑩向上人坦承,自己並不擅長募款,但很樂意將自己薰法的心得在品書會中分享;其中,捨得環保品書會的一位年長環保志工陳梅瓊,由於先生早逝,她打零工養育四位子女,還身體力行每天落實投竹筒。
看到大家踴躍捐大愛心蓮,陳梅瓊也帶來竹筒共襄盛舉,「沒有多少錢啦。」她很不好意思地說。「愛心不是錢幣的重量,是善心善念的份量。」林燈瑩回應著。
「黃澄澄的銅板,正是一顆顆的愛心閃耀。」林燈瑩和上人分享,品書會裡的環保菩薩合和互協、點滴累積,包括自己在內,共開出六朵大愛心蓮。
證嚴上人讚歎,也期待林燈瑩繼續用法水點滴滋潤心田,上人隨後開示說:「點滴也可以這樣累積,五角、一元,這樣點點滴滴,竟然可以成就這麼多的心蓮萬朵,朵朵盛開。」善心、善念最重要的是那一念心,人人都是歡喜心,願意付出。「很多人合成一朵,一朵蓮花萬顆心,共同綻放。」
上人也感恩所有慈濟志工:「相信師父對善款的點滴不漏,世間哪裡有苦,都有你的一滴;不管量大量小,匯聚起來都能潤漬群生。」在濁世中,看到人間的苦難與煩惱,而臺灣小小的島,卻有多多的菩薩。「慈濟是佛教,是佛教在做慈濟,菩薩群付出無所求,力行佛法中最純真的菩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