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章麗玉
近幾年來,清水地區的慈濟志工與海巡署同仁的互動非常好,所做的手工饅頭,顏色形狀看起來具有專業水準,也都會跟他們結緣。去年(2021年),海巡署中部分署提出,由於原有的設備在海灘上救人時,不適合靠近海邊,以致影響救援的黃金時間,因此需要一部救援車。
2022年8月17日,兩臺嶄新、青綠色的皮卡「急難行動救援車」,在清水靜思堂舉行捐贈儀式。分署長張忠龍特地在11月10日,帶領同仁前來臺中靜思堂,感恩上人慨允贈車。
慈濟慈善基金會捐贈海巡署中部分署,兩臺嶄新、青綠色皮卡「急難行動救援車」,在眾人鼓掌見證下,完成戶外交接儀式。(攝影/顏啟烒)
救援車和其他車子不一樣,其中配備了很多救援設備。張忠龍表示,從苗栗到嘉義的海岸線都屬於中部分署的轄區,當他們在梧棲區教育訓練時,前方剛好有民眾落水。同仁趕到現場,用救生圈把人救上岸時,該名民眾已失去心跳。後來使用救援車上的配備施以急救,在救護車抵達前已恢復心跳;之後轉送到醫院醫治,最後也平安出院了,可說是完成了一項完美的救援任務。
海巡署中部分署分署長張忠龍感恩上人,捐贈兩部「急難行動救援車」,救援車和其他的車子不一樣,車上有很多救援的設備。(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救援車是四輪傳動,馬力很大。以前救生挺要用小車載,現在用救援車就能直接拖到現場。尤其最近,經常遇到民眾開車到海邊玩,因未能掌握潮汐時間,以致受困,這時就必須出動救援車,使用絞盤將車拖到安全的地方。
救援車突破許多地形的限制,讓救援的效率倍增,因此張忠龍特別感謝慈濟基金會對海巡署的支持,「慈濟與海巡人員合作,這是最美好的慈悲精神。」
張忠龍又提到,清水靜思堂經常舉辦活動,比如獨居老人關懷、幫弱勢家庭送餐、推廣蔬食等。海巡署同仁在慈濟人接引下,一星期有兩天蔬食日,大家都吃得很歡喜。「同仁本來不知如何做蔬食,經師兄、師姊指導,雖然沒有像他們那麼專業,已經做得很好了。」
海巡署中部分署的弟兄,專程到清水靜思堂向香積志工學習蔬食料理。(攝影/顏啟烒)
海巡署一直都以「海上媽祖」自我期許,張忠龍說,這跟慈濟慈悲喜捨的精神,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疫情緊急的時候,慈濟提供防疫物資,讓同仁沒有後顧之憂,「慈濟作為最強的後盾,讓同仁站在最前線,守護民眾的安全,是最堅強的搭檔組合。」
副分署長林彥已在中部分署服務兩年,他很感恩慈濟對同仁愛的付出,讓同仁體會到社會的正能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同仁都是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青年,剛從學校進入社會,能跟師兄、師姊學習做人處世的道理,這也是他們的福氣。」
臺中清水靜思堂舉行「造血幹細胞驗血」活動,有七位年輕力壯的海巡官兵熱血相挺。(攝影/顏啟烒)
對於海巡署同仁的付出,上人在開示時提到,「社會有心人士,有善、有愛會合在一起,所以他們也付出得很歡喜。」此外,上人也很感恩慈濟人的用心,「慈濟情,人間愛,常常有互動;如果沒有互動,沒辦法群策群力。」
上人期勉慈濟人,要把慈濟的形象顧好,「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做就對了。」不用去求,但要問心,「我有做到嗎?」希望所有的弟子們要勤精進,心無放逸。
(2022.11.10臺中靜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