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秀玲
佛陀的故鄉尼泊爾,二千五百年前,佛陀離開皇宮看見民間疾苦;二千五百年後,村民還是一樣貧病交迫。證嚴上人祈願愛返佛國救拔苦難,2022年8月啟動「弘法利生」,大願力菩薩遍地開花,把握上人行腳的機會來到溫馨座談,師徒相聚在台南靜思堂。
台南市北區慈濟志工於光武里活動中心舉辦七月吉祥月孝親祈福會,李貞儀師姊(席曼寧、慮凡,立者)幽默風趣又接地氣的分享,深入台南在地長輩及里民的心。(2019.08.04,攝影/林曉瑩)
「跟上人報告,我手上戴的三串佛珠,代表阿公、阿嬤、姑姑。」志工李貞儀(席曼寧)褪去舞台上華麗的形象,身著慈濟旗袍,親切又接地氣的說著家中長輩都曾在慈濟留下愛的足印,今天說的是姑姑的故事。
姑姑一生未嫁,照顧雙親三十餘年,兩老都在九十多歲圓滿此生,姑姑卸下身上的重擔,正開始想要享受人生,未料身體卻出現狀況。「醫師診斷生命只剩幾個月,姑姑沒兒女,也不想拖累我們,所以選擇不治療,但求神問佛,還交代後事要停靈多久、燒多少庫錢。」
沒想到姑姑並未因病匆匆離世,生命還延續了近十年,李貞儀愛牽善引,讓姑姑了解慈濟了解佛法。今年四月姑姑離世前,交代她:「房子賣了後,不用燒庫錢了,統統給師父,還要替我捐給一直以來照顧我的市政府居家照護跟癌症中心,剩下的捐給慈濟,但不要全捐完喔!要留一點給師父,萬一師父有急用......」在志工聲聲佛號中,姑姑圓滿此生,生命的最後幾年,姑姑相信佛法,心中只有上人。
上人慈藹道:感恩,讚歎姑姑有智慧,做好事清清楚楚,方向正確就是功德且分分己獲。捨此投彼是自然法則,來去自在,再來行菩薩道。
陳美智阿嬤在住家旁租了一個小房間,堆放分類好的回收物,環保回收車於固定時間來載去人和環保站。(2017,攝影/洪淑真)
感動人心引發共鳴的還有八十歲的環保老菩薩陳美智,她在兩個女兒的陪伴下來到靜思堂,「足歡喜,見到上人。」花白的頭髮,瘦小微駝的身軀,是早年困頓歲月留下的痕跡,但心底的喜悅全化成臉上燦燦笑容。
三十年的環保路,她不因年老身疾而停歇,至今家中還是環保點。年輕時先生即過往,留下一間十多坪小小的中藥店及三個正在求學的孩子,不識字也不會騎車的美智,面對經濟壓力,不但將孩子培育成中醫師,環保路也從沒間斷。
多年前她已幫兒子捐榮董,如今知道上人要援救佛國,想盡點心力。於是她把存了多年的零用錢及老年年金拿出來,想為兩個女兒植福,但算了算就是不足些。
兒子知道後不但補足差額,也幫媽媽捐了榮董。師姊輕聲提醒她:「明天要跟女兒來給上人授證祝福喔!」她說:「不用啦!上人年紀大了,不要讓他在台上站那麼久。」疼惜師父的心盡在她質樸的笑臉上。
上人輕輕送上福慧紅包,感恩道:「大家都有把法聽進去,讓師父很安心。」也讚歎,一個個銅板這樣累積,累積下來幫助別人,這都是對人間的教育,也是互相指導向著正確的道路。
(2022/10/29 臺南仁德靜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