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紹幸、陳麗英
攝影/卓桂香
輔具平台不僅發揮硬體功能給予需要的人,同時也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而志工的愛心加乘,則是送給案家最好的希望與祝福。
歲末年終,是慈濟人最歡喜的時刻;歡喜大家庭又添丁,以及盼望能見到證嚴上人。10月25日,上人行腳到屏東,除了為2022年的新慈誠、委員及榮董授證,同時與慈濟人溫馨座談;人人無不把握因緣。
「慈濟環保輔具平台」是為了環境永續與幫助弱勢家庭而生,只要經濟弱勢、求助無門的家庭,屏東輔具團隊皆來者不拒,讓每一件環保輔具,都是最好的祝福。
◎以細心與關心 發揮輔具大良能
輔具團隊顏佐龍分享一則案例。有位林先生在工地工作時,不慎跌落三公尺的水溝,造成頭部受創。四月七日,家人向輔具平台申請抽痰機、製氧機及噴霧化痰機;但因他身材高大,現有的病床已不適用,故於四月十日再次申請加長型的電動病床。不料,送去的電動病床遙控器線斷了,志工迅速準備好零件,隔日一早即前往修繕。
後來又發現電動病床的頭部升降零件也損壞了,志工貼心的重新送了一台加長型電動病床,除了林先生安心,小女兒更是開心能和爸爸撒嬌擠在同一張床上。其實只要多一點細心和關心,就能周全且全面性地解決需求者的問題。
五月二十一日,林先生的身體狀況好轉,便將設備歸還輔具平台,好讓這些器械可以發揮物命,嘉惠更多人。
◎良善與愛循環 生生不息
慈濟會員黃女士,因嚴重感染住院很久;五月十八日出院當天,向輔具平台申請電動病床,志工當晚即送達,家屬連線感恩平台的貼心及高效率。
黃女士今年八十一歲,這二、三年因骨折行動障礙,生活全仰賴慈濟長照居服照護。她的大女兒長年不在臺灣,只有在小學當音樂代課老師的二女兒與她同住;二女兒和送輔具的志工劉紹幸分享:「媽媽自小在西藥房長大,喜歡看醫學健康的書籍,並發願要幫助人;她愛看大愛台也愛做環保」。
黃女士這次出院,志工關懷二女兒如何照顧,她面色凝重顯露孤單無助。因為她不熟練灌食與換尿布等事宜,而長照居服照護僅能照顧二小時,在她上班時,黃女士只能獨自臥床在家;因此志工開始評估黃女士的狀況,思考能夠用什麼方式來協助她們。
隔天,立刻與照護專員及社工進行討論,由照護專員負責追蹤黃女士出、住院與照顧,評估是否提報協助;最後由長照與輔具平台一起配合,達到點線面的串連關懷。
劉紹幸說:「結果不到一、二天,黃女士又高燒住院。她在二十年前就已簽立大體捐贈意願,幾次都毫不猶豫的向家人表達要成為無語良師的心願,也得到女兒和親人的認同支持;於是女兒想了解該怎麼處理。」
經高屏大體捐贈小組的協助,幾天後,志工再來關懷女兒的心情;她說和媽媽提到捐贈的事後,黃女士眼神堅定,親人也欣然同意。不到十天,黃女士便安然往生,大體捐贈也順利進行。
事後,志工前往黃家回收電動床,女兒也另外捐出輪椅、便盆椅等,讓愛循環生生不息。她表示:「媽媽的心願,要捐款給慈濟做好事,因此決定透過高屏大體捐贈小組,協助回捐喪葬補助費五萬元給慈大模擬醫學中心。」
無語良師黃女士菩薩,於十月十七日模擬手術啓用,十月二十一日追思送靈、火化植葬,她為醫學教育圓滿貢獻了自己。
◎輔具減輕需求者負擔 另加贈無私之愛
各式輔具的運送,尤需仰賴師兄們出力來搬送組裝,劉紹幸在陪同運送過程中,經常看到師兄們搬得汗流浹背外,還發揮證照專業,抱著獨居長者挪移,心中滿是讚歎與感動。
輔具平台不僅發揮硬體功能給予需要的人,同時也解決了案家的問題,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讓輔具發揮最大的價值。而志工發自內心的心靈撫慰、愛心加乘,則是送給案家最好的希望與祝福。
(2022/10/25 歲末年終上人溫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