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堂前的麻雀與燕子

0觀看次
A- A+

撰文/寧蓉(明靜)
攝影/呂瑞源、陳李少民

 

 靜思精舍主堂,是常住師父們早課精進的地方,也是證嚴上人為大家講經說法的所在。(攝影:呂瑞源)

「黑頭翁在精舍的桂花樹叢裡築巢爲家,燕子夫妻在大寮屋簷下組建家庭。牠們辛苦打拚哺育後代,直到兒女長大離巢的那一天。鳥媽媽慈悲等愛的陪伴幼鳥們,一隻一隻飛向屬於牠們自己的未來......」

德寧師父在6月16日志工早會的分享中,講到動物跟人類一樣有情有愛的溫馨家庭生活,讓我想起精舍主堂中庭前的麻雀與燕子。

靜思精舍主堂,是常住師父們早課精進的地方,也是證嚴上人為大家講經說法的所在,年年如此、日日如此,從不間斷。

精舍忙碌的一天,也從早課開始......

當山邊的天空還灰灰暗暗,極微的天光正籠罩著大地,萬籟寂靜的清晨,靜謐的靜思精舍的某個角落,響起了木板的啪啪聲。那是「醒板」,莊嚴、沉穩的喚醒寺中的師父及所有人。

醒板的聲音其實是很輕微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時候,不可能聽見;但出家人身心清淨,不要說是醒板,一根樹枝落地也是歷歷可聞!

醒板拍過,慢慢的天空逐漸有了清明的顔色,小鳥的聲音開始多起來,像也是被醒板叫醒,準備著一起做早課了。

然後,彷彿就在突然間,主堂中庭的鼓聲響起來了。只見一位清瘦的常住師父踩在小凳上,站在佛鼓前,身材並不高大,與他前面的大鼓相比仍算嬌小,但他所擊的鼓聲竟完全籠罩了整個空間。

他細緻的手掌緊握著鼓槌,充滿了自信。鼓槌在大鼓上飛舞遊走,姿勢極爲莊嚴優美,那鼓聲或緩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飆風......

它一會兒急切地聲聲呼喚著衆人,趕快集合精進了;一會兒又優雅自在得一如天空飄過的白雲。那明明是人間的鼓聲,但好像不是人間,它似乎來自天上或來自地心,或者來自更邈遠之處。

佛鼓敲完,早課才正式開始。

佛鼓敲響的同時,天空上同時有了許多的鳥雀在啁啾。牠們不斷地在主堂中庭和大殿上空穿梭細語,配合著鼓聲,呼朋喚友結集在一起,跟著師父們一起精進。(攝影:陳李少民)

此時,也幾乎是在佛鼓敲響的同時,麻雀與燕子,開始傾巢而出,天空上同時有了許多的鳥雀在啁啾。牠們形影不停、音聲不斷地在主堂中庭和大殿上空穿梭細語,配合著鼓聲,呼朋喚友結集在一起,跟著師父們一起精進。

牠們時而嘰嘰喳喳,時而安靜聽法,時而也有一部分,熟練地從主堂中庭上方的窗臺圓柱邊,飛進飛出的戲耍。在莊嚴的誦經聲中,偶爾有一兩句是輕嫩的年輕麻雀響亮的叫聲,顯得格外的活潑。

主堂中庭上方麻雀或燕子的數目,師父也不知,記得有一次曾好奇的請教一位師父:「爲什麽這幾天小鳥的數量比之前少一些?感覺沒那麽吵了。」

「牠們跟慈濟人一樣,也會分大小精進日喔。」師父幽默的回答。

「不過,我們從不會把牠們當動物,而是家人,牠們都住在精舍的樹叢裡或屋簷下。可卻不要小看了這些麻雀或小鳥,牠們都會聽經的,特別是上人的靜思晨語開示。」

師父停頓了一下,靜默中心有所感地說:「牠們似乎知道自己,前生造惡業而墮於惡道,今生趕快把握稀有難得的因緣精進聞法,爭取早日脫離苦海,得生人天。所以,每日早晚課,總是準時的飛過來,平常,就稀稀疏疏了。」

至於如何集結這麽多的麻雀與燕子,師父們都說:「佛寺的莊嚴清淨、慈悲喜捨是有情衆生全能感知的,這是人間最安全之地。有時,也會有不知從哪裡跑來的貓,常見牠們盤踞在大殿前聽經聞法。」

讀祖師大德《高僧傳》時,常看到過去的深山叢林寺院,時常發生老虎、狐狸伏在殿門前聽經的事。

聽説過一個動人的故事:有一次一個法師誦經,七、八隻老虎跑來聽,聽到一半有一隻打瞌睡,法師走過去拍拍牠的臉頰說:「聽經的時候,不要睡著了。」

我們無緣見老虎聞法,但有緣看到麻雀禮佛、貓狗聽經,不是一樣的動人嗎?

記得有一次,上人在看過一隻小蜥蜴,身心不動專注聞法後觀機逗教,告誡衆人:「動物專心,人勿散心!」

衆生如此,人何不能時時警醒?

(精舍筆記 2022.06.16)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