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釋德怡
2022年周年慶朝山的第三天,上人出來為大家祝福。這一天,天空不作美,早課一開始,雨聲就滴滴答答響,太陽只露了一下臉,不久就躲在灰灰的雲層內,「收坡」了。
用完午齋後,還是毛毛細雨,下午的祈禱後,雨開始認真地下了,朝山活動改為室內。近四點,雨勢小一點,我戴著斗笠,換上雨鞋,將割菜籃子放在三輪腳踏車後架子上,往田裡方向騎,準備摘高麗菜囉!
網室栽種的高麗菜,肥美而鮮嫩,少了蟲害鳥傷,更能體會得到種子成長過程的華麗變身。
下過雨後,前方山脈披上一層山嵐,山茼蒿滿身的雨珠,看到有幾顆高麗菜又增加了新的「傷口」,心開始有了作用:「再不採收,到時不就全軍覆沒了嗎!?」彎下腰開始割菜,一會兒,抬頭看到不遠處,一隻烏頭翁正在享用大餐,心裡不免驚呼:「哎呀!口下留菜!」動作十足的趕鳥,只看到烏頭翁抬頭看我一眼,又繼續享用,心裡有一點不捨。
記起有一回,遠遠看到一群烏頭翁正努力地吃著高麗菜上的蟲,我心中大喜:「自然法則的食物鏈,你們實在太可愛了!」結果走近一瞧,「哇!」我的高麗菜竟然被烏頭翁吃出一個個的大洞來了,心疼得馬上生起了一個念頭:「烏頭翁,你們太不可愛了!」前後不到五分鐘,我的心竟是變化如此地迅速,天堂地獄一念間。
戶外栽種,面臨人鳥、人蟲爭食,高麗菜上那一個個的大洞,不忍卒睹,正是烏頭翁的傑作!
面對如此的境界,忍不住與一位種菜的資深師父分享,多虧這位師父提醒:「我們不是都要供養一切眾生嗎?不論是蟲或小鳥,牠們吃剩下的才是我們的。我們不夠謙卑及虔誠,像緬甸的烏丁屯師兄,他可以講靜思語給稻子聽,口說好話給小鳥及蟲聽,稻子無蟲害又豐收,我們要很懺悔自己沒有德行,講的話小鳥不聽,心胸太狹窄了!」
聽了覺得好有道理喔,我們要捨得,不光是每天用餐前誦念「供養」: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 以法喜的心來供養,更要身體力行,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誓度一切衆生 。
一籃籃的高麗菜雖傷痕累累,卻也餵飽了許許多多的烏頭翁,想想也是另一種的豐收呢!
走筆至此,這時想起了不久前有位師姊,她種的農作物也遭蟲蟲入侵,很煩惱。當下我與她分享:「牠們吃剩下的才是我們的,我們不是發了願要供養一切眾生嗎?」沒想到日子一久,自己就淡忘了,真的莫忘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又想起曾看過一位資深師父的分享──
早期一下殿,大家就將製作五穀粉的豆子洗好曬在大殿前的空埕,這時小鳥都會聞香而來覓食,於是有人就用紙糊成一個假人,放在曬豆場中間。假人迎風左右搖擺,眾人看了頗為有趣。此時正要出門到慈濟醫院關懷病人的上人看見了,就問:「發生了什麼事?」有人回答:「小鳥會食豆子,所以做個假人揮趕鳥兒。」上人瞭解事情真相後,慈祥地笑著說:「小鳥食量有多大?又吃了多少的豆子?」大家聽了,馬上將假人拆除了。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就是上人常叮嚀我們的嗎?感恩上人總是以身示教,隨時隨地給予我們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