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麗雲
「2020年我才接任隊長,與潭子、北屯區還在磨合階段,2021年大雅區又被併到東大園區,又得從頭開始磨合......」臺中市大雅區隊長葉文安,於2022年1月12日,上人再次行腳臺中時,他對上人說起兩年來承擔隊長的心路歷程,有無奈、有考驗,也有震撼。
說起考驗,那是一樁又一樁。葉文安舉最近的一個例子。2021年12月13日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要到臺中市大雅區大華國中展示五天。有一天,他突然被邀入一個群組,群組裡的成員,除了組長謝佩佩外,他一個都不認識。於是他就在群組裡問:「這群組是做什麼的?」等了三天三夜,沒有人回,令他相當不高興。
「所以,當我最後知道行動環保車要來大雅大華國中展示時,只剩十二天!」十二天裡,許多事前需籌備、人力調配、場地的規劃,都必須就緒,葉文安內心藏有諸多不滿,按耐不住的習氣如魔鬼在內心攪和,他很想置之不理,另外一個聲音卻又告訴他:「如果你真的撒手不管,慈濟五十幾年建立的聲譽,可能會因為你,一夕之間成泡影!」每當怒氣衝向腦門,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就浮上心頭,「是啊!這樣對大家都不好,我又何必逞一時之氣呢?」
事情步步逼近,容不得他再遲疑。有責任的組長謝佩佩,將各項工作如茶水、導覽人員已安排妥當,西屯地區的組隊長林聰明和林文秀帶著組員來相挺,將五天早上的導覽工作承接下來,葉文安感動之餘,收起蠢蠢欲動的惱怒,拿出他的水電專業,召集可以來幫忙的男眾,協助安置各站的粗重工作。葉文安俏皮地說:「放置方式還很講究呢,需水平又方正,十二片門才有辦法同時打開、正常運作。」
慈誠隊一起協助行動環保教育車展示櫃的布置作業。(攝影:胡桓笙)
可是令他頭痛的還有更多在後頭。自2021年5月疫情爆發後,行動環保教育車就被擱置在臺北內湖園區,哪兒都去不得。長途跋涉來到大華國中時,有些站的操作已有異狀,八個站葉文安就修理了六個。
一關過了又一關,有時還有供電或機械問題,尤其是「環保一條龍」這一站,攪塑膠粒、抽紗、紡絲等等流程,每個步驟都需用到水和電。十二月份,東北季風正強悍,大雅區的風勢又特大,風一來就把這只有毛髮十分之一細的細紗給吹斷了,幸好葉文安的專業是水電工程,有問題就能立即解決。
行動環保教育車到臺中大雅大華國中展示,現場若有供電或機械問題,專業水電工程技術的葉文安(右),就可以馬上解決,因此他經常駐守在現場。(攝影:林銀珍)
大雅區的男眾多數是上班族,人力單薄,有位七十五歲的志工黃介實,因屆齡被強迫退休,五天都來協助他。葉文安早上到展場開門、傍晚關門,五天如土地公守護著、關照到每一站正常運作,讓大華國中的師生「玩」得很高興,許多學校的校長帶隊聞風而來。
「這要是以前的我,肯定會讓它開天窗!」他毫不諱言,以前的他,年少得志,1980、1990年間,臺灣房地產業正蓬勃發展,葉文安的水電技術也嘗到甜頭,不到三十歲就數著鈔票過日子。結婚後,雖有家室的牽絆,他依然晨昏顛倒,與建設公司的大老闆們交陪應酬。妻子拿他沒有辦法,只能嘆氣搖頭地自我調侃說,葉文安是「提早點回家」的老公。
幸好,社區裡住著一位精進的慈濟人羅花,邀他當會員也帶他搭慈濟列車回花蓮精舍參訪。回到精舍後,那如磁鐵的磁場,就緊緊將他吸住。葉文安參與過1996年賀伯颱風募款,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也到南投、東勢重災區搬大體。他還發揮水電專長,長期配合中區人醫會團隊,協助拉管線,在臺灣本島或遠至海外義診,付出的腳步並沒有停歇。
五天展覽結束,回顧起來,裡面有辛酸也有血淚,不過看到十二位中區的校長及主任前來參觀,回響很大,並後續有三所學校搶先登記續展。尤其,大華國中的徐秀青校長,非常感謝慈濟將環保教育行動車開進校園,讓老師及同學能夠了解環保、了解循環經濟,她期待孩子能夠在生活中來實現。還有一位來自加拿大的英文老師,將環保愛地球的概念做成學習帶,隨時都可與學生分享環保的故事。
行動環保教育車2021年12月開到臺中大雅大華國中展示,學生學習到環保概念,了解到用壞的東西仍可回收再循環物命。(攝影:陳麗雪)
事後,他自問:「葉文安,你是怎麼辦到的?」五天的辛苦,換來的是滿懷法喜,夜裡作夢都會笑。雖然承擔隊長才兩年整,裡面的酸甜苦辣比起做慈濟二十幾年的感受更深,他常說:「有承擔和沒承擔隊長,真的是天差地別!裡面的酸甜苦辣,不是一句話就能道盡的。」
葉文安想想,又改口說,「不,應該說『酸、苦、辣、甜』。」他將甜擺到最後,是付出後、承擔過的法喜。可是,那酸又是什麼呢?他想起2018年12月時,那又是一次的十五天震撼。
有一次,葉文安和人醫會去義診,輾轉聽說被組隊推薦為新年度的隊長,他一點都不在意,「反正我又不是第一名,再怎麼說都不會輪到我!」義診結束後,他帶著妻子出國旅遊,才下榻飯店的第一晚,上人就來到夢裡,按家裡的門鈴。葉文安迎上人入客廳上座後,合十頂禮,可是上人都沒吭聲,他也不敢問,「上人來家裡是有何要事嗎?」驚醒後,葉文安心裡早有數,「難道我這次真的非承擔不可了?」
該來的跑不掉,然而執拗的習氣,明知是躲不掉,仍然躊躇不肯就範。直至12月15日,不得不面對現實,離1月1日恰恰好又是十五天。
十五天內,必須安排所有功能的人事問題,他開始面臨種種考驗。承擔隊長,要領頭從自身做起,有一回回精舍向上人分享會務時,他竟然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內心百感交集,那種酸楚唯有「懺悔」兩字可形容。
「原來做慈濟二十幾年來,到現在我才真正親近上人。」以前有聽法,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並沒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承擔隊長後,他給隊員踢鐵板,隊員也以鐵板回贈,其中的苦與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歷經兩次的十五天震撼教育,葉文安終於心甘情願,領受了。
安美專案來到臺中,葉文安(左前)為大坑的一位阿嬤建構洗手間的管線。(攝影:陳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