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如來戒 如淨明珠

0觀看次
A- A+

撰文/廖靜勤;攝影/周幸弘

以戒為繩墨

小時候喜歡跟一個同學比賽早自習誰寫得快,我拚了命的寫,沒有明擺著說我要跟你比,但總覺得她知道,但是她也不吭聲,感覺她總是全班第一個寫完,我緊跟在後,整個學年只贏過一兩次,會贏,可能是因為她寫錯擦掉重寫的關係。

有一次實在納悶,為何她總是可以寫得那麼快?看了她的作業簿後,我終於知道了!她寫的字好小唷!格子大大的,她的字相形之下就好小。而我的字,是滿格!格子多大,我就寫多大!後來學她寫小字,就多贏她幾次。

但是小字不是我的風格,所以我後來就不跟她比了,而專注在練字。我喜歡慢慢寫,寫滿格,看似要衝撞了,卻又永遠在其內。基本上,我完全沒有想要出格,只是想充分利用空間。後來慢慢練、慢慢練,發現在格子裡,寫得不大不小才是看起來最舒服,也最容易得甲上的 ^__^

現在回想起來,我以前就對戒(字框隔線)特別有感覺。我覺得有框線很好,永遠方方正正不會偏掉;在只有橫格線的紙上,還是有規範,可以整整齊齊的。

若寫在白紙上,沒有尺撐住,不是往上歪,就是往下斜,而且字忽大忽小,我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所以在白紙上寫字,要寫出整體感,必須要拿出定力與方向感,才能調理得井然有序。否則就會失去準頭與方向,歪歪斜斜,讓自己皺眉。

柬埔寨培訓課讀「慈濟志言」與了解「慈濟十戒」、「四威儀」的心得。

想起自己的培訓歷程,那是一段一次次將自己心念降伏的過程。也就如在觀察方格子裡的自己,到底對這些框線怎麼看?奇異的是,我內心很清楚,小時候的心境和長大成人後要守在格子裡不出框,是那麼不一樣!

在防疫前,課務接待組總是充分利用空間,能塞多少人就塞多少人,坐在位子上,只要動作大一點或是轉個身、站起來,不碰到隔壁的同修者幾乎是不可能的,那是真正「坐如鐘」的修行,喜歡嗎?當然不喜歡,但是必須忍耐,因為培訓是自己選擇的。

也討厭座位一定要依序,進場時間不對,坐在中間或在中間走道上時,心裡就知道今天是要乖乖在座位上的真修行,完全無法尿遁了!而課程的精彩,也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非常清楚明白一個團體要維持秩序,這是必然的,但在被培訓的當下,心裡還是有些排斥。而「慈濟十戒」、「四威儀」的境界卻是我嚮往的。慈濟人的美善行儀,參與助人的行列,其中的智慧只有實地走訪、實做,才會學得到。


 

戒如浮囊能救命

上人曾說,出海的船上一定會有浮囊的配備。平常安全的時候,都用不到它。
有一次漁夫滿載而歸,欲罷不能,多還想更多,看看船上還有甚麼空間可以拋棄再多載一些漁獲的?看到浮囊,之前一次都沒用到,覺得應該可以丟棄,就這樣,浮囊跟船分離了。而好巧不巧,天象多變化,瞬間的狂風暴雨將漁船翻覆了,找不到浮囊的漁夫也就淹沒在海裡了。

守戒就如浮囊,看似無用,而在緊要關頭時,卻是能救命的關鍵。所以戒如浮囊,必須時時佩戴在身邊。這個故事我一直記得,戒是慧命的護身符。永遠不能離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