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靜瑩;攝影/陳榮欽
現在的年輕人很喜歡說找回自己、做自己,這是他們很想要表達、傳遞的一個訊息。那到底什麼是做自己?找回自己?一個人的境遇,和我們自己的心態有很大關係,由於我們過去自身的業力,我們會遭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有些事情發生之前,會有預兆,這時就看自己的功夫了。
我覺得修行很重要的一點是平常的用功!如果沒有修行功夫,定力不夠,智慧也不夠,情緒就很難把握;情緒一失控,事態就失控了,問題便變得更為嚴重,於是便會一不順百不順,麻煩接二連三的接踵而來。
我們平時就要用功,就如上人期待我們每日要薰法香、浸潤在佛法內,而不是等到問題出現了,才慌慌張張,或者煩惱痛苦,一點應對的辦法都沒有。就好比古時候的戰場,練兵千日,用在一時。最近姚仁祿師兄常與人文志業的同仁分享,人文志業真正的對手不是其他媒體,而是所有人心中的貪瞋癡慢疑惡,去除貪嗔癡,啟發慈悲利他,才可以回到清淨華嚴境界。我們人人也是如此,我們的敵人,不在戰場上,而是我們自身的煩惱習氣……
每個念頭都是一個心,正所謂起心動念。起心就是動念,動念就是起心。人肯定都會有起心動念,這其實是我們的自性在起作用,隨起隨滅,而又了不可得……偏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執著,只是我們沒有察覺,這個執著心很堅固,六根對六塵,起什麼便執著什麼,見什麼也執著什麼,執美執醜,執是執非,執好執壞……由執著而生分別,由分別而生厭喜,由厭喜而生取捨,結果便是取之不得,舍之不去,於是便衍生出很多煩惱痛苦……
看不慣別人,看別人不順眼,是我們自己的修養不夠。很多時候,這些話是從淺顯易懂的層面來說的,為的是讓別人看得懂,聽得進去,從而反觀自己,從自身去找問題。一個人如果特別讓你不舒服,讓你討厭生起煩惱心,一定是對方觸及了你的弱點,這個弱點便是你最大的習氣毛病!
真正想修行的人,從來不會想著那些可以讓你舒舒服服的人事,因為這些讓你歡喜舒服的人事,其實並不能幫你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