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子」回家了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淑懷

攝影:陳慶雄

悔改過去,重新站起來的更生人張師兄,在資深志工的陪同下,從苗栗帶著媽媽和妹妹,來到臺中靜思堂跟證嚴上人懺悔他過去的懵懂與不孝,他的真心悔過,使得眾人聽得頻頻拭淚。

五十二歲的張師兄,國中畢業後,半工半讀轉入夜校想繼續完成高中學業。白天到檳榔攤賣檳榔或跑船,工作不穩定,結交不肯上進的朋友,未成年即因案進出看守所五、六次,讓家人非常憂心。不僅如此,他始終無法脱離毒品的誘惑。三、四十年過去,想要改邪歸正,卻缺少正能量,徹底傷透了父母及家人的心,在家族間抬不起頭來。

一個機緣下,慈濟志工邱期正、曾瑞竹帶著團隊,進入看守所關懷及分享,手語表演中,一首〈阿母的手〉像一股電流觸動了他,直擊內心深處,卻也因此帶來生命的第一道曙光。然而張師兄出獄後,社會上五花十色的誘惑,總是讓他一顆心無法安定,當年在囹圄內,慈濟人帶給他的感動和信心,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

幸虧張師兄沒有放棄,透過打聽,連絡上了曾瑞竹。經曾瑞竹用心陪伴關懷,不斷將善法與正能量灌入他的內心,也到家裡關懷張媽媽。歷經兩年的陪伴和互動,張師兄搖擺的心,終於穩定下來了。

2018年張師兄加入慈濟會員,帶著媽媽參加五月的浴佛,進而參加社區志工課程,並參與各項勤務,也到苗栗縣慈濟減災希望工程後龍國中彩繪、苗栗園區出坡及舊佛堂拆遷等。看到資深志工付出不求回報精神,還有年長的志工,即使彎腰駝背、汗流浹背、身上綁著護腰、不喊苦不喊累,仍然做得很快樂,非常稱讚。

張師兄的精進,志工看在眼裡,總不忘適時給予讚美與愛的叮嚀,不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讓他心中有了暖暖的溫度,將心安住在慈濟。

有一年,曾瑞竹陪同張師兄到花蓮精舍巡禮,巧遇精舍德寋師父,曾瑞竹主動向德寋師父說:「這位菩薩是位更生人。」德寋師父表示:「更生人就要更換生命態度,重新做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德寋師父鼓勵的一段話,讓張師兄想起《三十七助道品》中「四正勤」裡的一段「正能破邪力萬鈞,勤能助道展鵬程,害人之心不可有,知罪肯懺可重生」,更加堅定他要改邪歸正的決心。

同年五月,臺中靜思堂《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中,一幕孩子不學好、遊手好閒,讓為人父母牽腸掛肚、心碎的畫面,張師兄說:「如同我讓父母肝腸寸斷!」

他回想自己吸毒期間,經常幾天幾夜不吃不睡流連在外,打電動玩具,讓不會騎機車的張媽媽,雙腳踏進一家又一家的電玩店找,為兒子送衣、送飯,怕他凍著、受餓。二十八歲進了監獄,張媽媽為了探望兒子,搭公車到了定點,下車還必須走上一段好長好長的路才到得了。過去荒唐的歲月,他體悟父母恩重難報,剩下的歲月,他在眾人面前發願,要及時行善、行孝,彌補過錯。

2020年受證慈誠的張師兄,覺得自己就是《法華七喻-信解品・窮子喻》經文中「昔有長者身年邁,愛子離家五十載」的窮子。如今,離家五十載的孩子,重回母親的身邊,也回到慈濟人的大家。

「佛說妙法不思議,弟子發心求菩提」,是上人的正法、妙法滋潤了張師兄匱乏的心靈,蜕變成為正知、正念的慈濟人。他說:「這一切都要感恩上人,有慈濟世界,才讓我有機會懺悔、改過自新;更感恩上人每天苦口婆心為弟子們說法,讓我的人生方向更明確,道心更堅定。」

最後張師兄許下三個願望,「要孝順媽媽、做慈濟到最後一口氣、無常來時捐贈大體成為無語良師。」上人祝福他:「更心,日日新,人生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孩子回家團圓,最高興的是張媽媽。張媽媽投入環保多年,上人鼓勵她:「兒子回來了,養好健康,要動,多投入環保當復健。」

聽到哥哥在上人面前的懺悔,張妹妹早已淚流滿面,她感恩上人:「五十幾年前創立慈濟,把愛的種子撒播出去,哥哥才能回到家。」上人期許張妹妹多投入慈濟。

張師兄從更生人轉變為慈濟人,因為有慈濟人的帶領與包容,家人不離不棄而獲得重生,更勇敢地發心立願行菩薩道,要做慈濟到最後一口氣。全是為了彌補自己的人生,不遺憾。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