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明妍
寒冬的腳步悄悄來臨,冷颼颼的風呼呼地吹著,2021年 11月23日午後,證嚴上人行腳到苗栗聯絡處,大門外,志工們分列兩側,撐起一把把的大傘,形成一道緊密相連的人傘牆,要為上人擋寒風;大門內,志工們戴著口罩,露出微笑的雙眼,懷著雀躍的心,列隊合掌恭迎上人回苗栗的家。
◎三義中醫院大福田
溫馨座談時刻,和氣榮董幹事兼中醫院香積窗口徐雪玉,感恩上人給三義鄉親這一塊大福田,引頸企盼二十幾年,苗栗縣首家中醫醫院,也是慈濟醫療體系第一家中醫院--慈濟三義中醫醫院,在2020年10月27日動土。歷經一年多,從地湧出。
苗栗縣首家中醫醫院,也是慈濟醫療體系第一家中醫院--慈濟三義中醫醫院在2020年10月27日動土。歷經一年多,從地湧出。(攝影:蔡永賜)
「因為三義中醫醫院啟建時遇到了疫情,所以剛開始我們送點心跟茶水,等到疫情稍趨緩,組隊就啟動推素供餐。」徐雪玉分享工地供餐溫馨故事,「一開始是供應便當,飯菜會混在一起,比較沒有那麼好看,總務志工很用心,想到使用日式餐盒,看起來美味可口又專業。」
三義中醫醫院啟建時遇到了疫情,剛開始只送點心跟茶水。疫情稍趨緩時,就啟動推素供餐。(攝影:顏人鵬)
志工很用心,想到使用日式餐盒,看起來美味可口又專業。(攝影:顏人鵬)
當疫情更趨緩時,使用自助式的供餐,工地朋友都吃得很開心,甚至有一位工地朋友採了一大袋花椰菜來給大家加菜。因為工地在三義,整個苗栗區志工輪值供餐,有些人為了開菜單煩惱到睡不著,不知道要煮什麼菜。還好擅長廚藝的鄒秀月,有豐富的經驗,大家都會請她指導與協助。
◎做慈濟不曾停歇
鄒秀月在協和醫院負責煮給長照的長者吃,有多年的經驗,會煮大鍋菜。有些志工不知道要煮什麼,她會教她們如何配菜,因做粗重工作的工地朋友,比較重口味,要鹹一點點。若有志工擔心自己不會煮,熱心的鄒秀月都說:「沒關係,我來幫你。」她先在家裡把主菜煮好之後,再讓志工帶去三義給工地朋友享用。
鄒秀月還向上人分享她帶孫子如何做慈濟,「有人說帶孫子就不能做慈濟,其實要看自己有沒有心。我帶孫子照樣能做慈濟」,怎麼做?輪到她做香積時,她利用孫子睡覺的時間,趕快去菜市場買菜,晚飯後,先煮好兩道主菜,第二天載到三義,抓緊時間,快手快腳地煮好了,再回家照顧孫子。
鄒秀月的家鄉在南投集集,921的時候,她看到很多穿著藍衣白褲的志工在災區服務,但不知道他們就是慈濟人。她心想,「怎麼有這麼好的團體?提供便當,還蓋組合屋給我哥哥住。」哥哥是受災戶,當時的組合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冰箱、洗衣機都有,她還曾去住過一天。她的母校集集國中也是慈濟蓋的,她很感動,當時就發願,有一天也要穿上一樣的衣服,進慈濟幫助苦難人。
其實,從1994年她就開始繳慈濟功德款,1999年剛結婚,孩子還很小,直到婆婆往生後,才進慈濟培訓志工。2009年受證委員後就承擔協力組長、互愛組長、香積幹事,做慈濟的腳步不曾停歇,她覺得要有承擔才會進步。
◎用心守護菩薩道場
溫馨的故事何其多,這十幾年來在慈濟三義採茶、參訪時所需的餐盒,都是在桃花源環保站的臨時廚房烹煮,這次的中醫院工地朋友的供餐也是在那裡煮食。因為工地在苗栗南邊,很多志工都住在北邊,往來交通是一大挑戰。
「我很愛慈濟,當我們得知三義將有中醫醫院時,大家都非常歡喜。」羅翊嫙是協力組長,除了歡喜也感受到承擔的壓力,因為組員大多是年長者,有的要上班,時間常常無法配合,當她有事不能載香積團隊前往工地時,「怎麼辦?要如何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圓滿任務?」她想了好幾天,與做生意的慈誠隊長商議後,請他先把香積團隊載到三義再回苗栗做生意,回程就請其他組的組長送孫女上課後,再回三義把香積團隊載回後龍,就這樣克服了接送上的困難。
工地人文也是三義中醫院很重要的一環,請工地朋友在工地要做資源回收,每三個月舉辦慶生會;今年的中秋節前夕辦了一個慶生會,除了切蛋糕慶生,還送每位工地朋友一箱柚子。
工地人文也是三義中醫院很重要的一環,每三個月舉辦慶生會,今年的中秋前夕辦了一個慶生會,送每位工地朋友一箱柚子。(攝影:顏人鵬)
「三義的鄉親一直問慈濟中醫醫院什麼時候會蓋好,他們要來當志工。初期我們會啟動在每一個村,像慈濟早期辦茶會一樣,把慈濟的愛、慈濟的情找回來。中期辦愛灑活動,舉辦醫療講座,我們會給中醫醫院一個愛的力量的依靠。」徐雪玉請上人放心,弟子們會守護這一塊菩薩道場。
上人勉勵眾人,帶孫也可以做慈濟,看自己有沒有心,把握時間都可以做。大家合和互協,道場蓋起來,才會很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