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林淑懷
賴淑齡(前左)喜歡做慈濟事,在眾多活動中都會看到她的菩薩身影。(圖片來源:賴淑齡提供)
慈濟是大家庭,精舍是慈濟人心靈的故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經常回家,幫忙做家事,賴淑齡也不例外,哪怕是到農田裡做粗活、拔草都樂此不疲。
2021年11月22日下午,南區人文推廣幹事賴淑齡與上人座談中分享:「為什麼?我那麼喜歡回家?每年都回去跟師父們一起精進;因為我自己知道,要追尋的方向在哪裡。」
過去篤信道教,也接觸過一貫道的賴淑齡,十七年前,她還是社區志工,曾經聽到證嚴上人在臺中民權會所對慈誠委員說:「只要看到世間的苦難人,有因緣得到慈濟人伸手援助,我就很安心。」上人的法很簡單、容易懂、好體悟,讓賴淑齡決定參加培訓,走慈濟這條菩薩路。
2004年她委員培訓期間,曾到花蓮做醫院志工,每天晚上回精舍過夜,幫忙大寮(廚房)家務的同時,看見年紀輕輕的精舍師父,在大寮洗大鍋、大灶、拿鍋鏟,她心生不捨,想多盡一分力量。
精舍沿著山門進入,周邊盡是整整齊齊,綠意盎然的農田,清幽寧靜的景致,讓人忘卻塵囂。再從大殿走往四周,一片片青綠的蔬果園,都是精舍師父們花勞力、滴汗水所種植,完全沒有噴灑農藥的有機食材。賴淑齡遙望這情境,愈看愈歡喜,心裡默默許下:「我每年都要『回家』來幫忙。」此後有任何外出旅遊的機會,她全都拒絕,利用能出玩的時間,回到精舍做家裡的事情。
2021年的8月、10月,新冠疫情仍然維持二級警戒,賴淑齡聽聞可回精舍參加防疫出坡的訊息時,接連報名兩梯次。一次十二天、一次十天,還是高溫炎熱的八月,一群志工跟著精舍德守師父,到了雜草叢生的薑黃農田,幾乎只看到草,薑黃已被比人高的雜草淹沒,該怎麼處理好呢?
賴淑齡喜歡回到精舍幫忙做事,就算天氣炎熱也在抹草園拔草拔得很高興。(圖片來源:賴淑齡)
德守師父希望大家,要以修行的心,不受炎熱天氣的影響,慢慢釐清薑黃與雜草,留下有用的薑黃。賴淑齡心想,只要保持心靜,將頭緒梳理好,清澈自然的心靈才會出現,這時最需要用佛法來洗淨,所以心淨一切靜。
再到了桂花園,淡淡的桂花香氣四溢。桂花除了可供觀賞、造景,長這麼大,她還不知道桂花有什麼其他作用。德慶師父對大家說:「採桂花可以做桂花烏龍茶。」很不可思議,一棵桂花樹的力量一樣能廣結善緣,賴淑齡慶幸托桂花樹的福,伸手一摘即能利人利己。
賴淑齡邊採著桂花瓣、聞到淡淡的花香,但必須用手慢慢將樹枝和樹葉撥開,才能看到整朵的桂花,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摘下來。師父們給予桂花樹自由和生存的空間,沒有阻礙往上長,倒是雜草趁虛而入。
說到這裡,賴淑齡臉上充滿喜悅,繼續對著上人與眾人分享,桂花樹四周環境骯髒凌亂,雜草很多,而且長出來的花,早已被樹枝、樹葉覆蓋。有如人心被無明擾亂,沒有經過法水洗滌,等於處在黑暗中,看不到一絲絲的光源。
這樣的體悟後,賴淑齡一顆心忽然開闊起來,即便在大太陽下,也感覺處在清涼地。十二個人帶著桶子,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採不到半桶。桂花如同珠寶一樣珍貴,手要輕、仔細採,深怕一不小心它就受損傷。
在抹草園,賴淑齡的體悟也很多,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蔓延,靜思精舍種植大量抹草,多半用來製作「淨斯本草飲」,它雖然定位為保健飲品,卻兼具保養的功效。
在抹草園拔草,最受困擾就是「臭頭香」。臭頭香的球莖往地下繁殖,屬最頑強的雜草,它有驚人的繁殖能力,如果沒有仔細拔除,兩、三天即可再長出幼苗。臭頭香的新塊莖迅速萌生幼草,一株接著一株,連綿不斷地生長,關鍵就是拔它要連根。
臭頭香每一個結都長出一顆顆宛如種子又似花,好像人的習氣沒有斷除,遇到事情馬上滋生是非,糾纏不完;如果不將惡緣根除,來世沒完沒了。德慶師父很有智慧,每到一區農田,便跟弟子們做開示,讓賴淑齡做出歡喜心,無論如何都要回家幫忙。
「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在《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經文中,上人經常講到的話,讓賴淑齡體會頗深,意思是,「萬物蘊育中,各有其用,大地萬物能滋養生命平安度日;若天地不調和,人間就有疾苦,如有感受佛法的滋潤,慧命將不斷成長,生活則安穩;反之一切不同。」
德慶師父期許回到精舍出坡的志工:「要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為眾生付出。」賴淑齡深深受惠,「修行如農夫,勤儉、惜物,利益他人」,她很感恩有機會能回精舍與師父們一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