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到最後

0觀看次
A- A+

日期:2021/11/03
地點:新店靜思堂
撰文/朱秀蓮;圖片來源/台北慈院

 台北慈濟醫院內科加護病房蘇文麟主任進入病室關懷患者恢復情況,輕握住他的手希望藉以傳遞力量。

什麼樣的醫師會為救不回的重症病患痛哭失聲?什麼樣的醫師會在午夜夢迴時仍然牽掛著要找出挽回患者生命的治療方法?什麼樣的醫師陪病患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後,還會設法致意,讓無法送終的家人得到慰藉?

這位視病猶親、仁心仁術的大醫王不是別人,他正是臺北慈濟醫院內科加護病房蘇文麟主任。

◎來不及說再見的遺憾

2021年4月2日清明連假,臺鐵408車次太魯閣號撞上自邊坡滑落的工程車,造成四十九人罹難的重大事件猶然令人傷痛不已;5月,另一個讓全民猝不及防的危機悄然而至,COVID-19來勢洶洶地在北北桃擴散,全國很快進入三級警戒。

曾經歷2003年那一疫,照顧過SARS病患的蘇文麟主任對新型冠狀病毒並不陌生;自COVID-19從去年爆發以來,他和醫院也早早做了防備。然而超過預估可以承載的醫療量二、三倍的重症病患,在短時間內被送進加護病房,染疫者或因高齡或因共病等種種因素,病情一發難以收拾,急性呼吸窘迫下,來不及治療就撒手人寰!

「為什麼救不回來?」無法把每位重症病患救回來的遺憾,讓蘇主任難以承受,「在病毒面前,感受到個人的渺小。」椎心之痛令他挫折,卻也沒有打倒他,繼續和醫護團隊通力合作救治每一位北慈患者。救人急如救火,為了能儘快取得救命藥,晚上下了班不是先回家,而是開車前往食藥署申領瑞德西韋,爭取黃金治療期。

悲莫悲兮生離死別,新爆發的疫情有許多案例來自家庭群聚感染,一家人分散在不同醫院、病房隔離治療,一旦回天乏術,因係傳染病,必須迅速火化,臨終陪伴的只剩醫護。徵得院長同意,蘇主任用視訊的方式,讓病患得以在臨終時能與家人見上最後一面。「你的病痛現在都好了,請跟著菩薩走,換個好身體與家人再相聚......」蘇主任輕柔地為往生者祝禱。

◎令亡者靈安 生者心安

「我爸爸臨走時是哪一位醫師陪在他身旁?」發問的,是一位九十多歲長者的小女兒。長者因為到龍山寺買太太喜歡吃的包子而染疫,為能活下去再跟家人團聚,他勇敢地接受插管,可惜最終還是回天乏術。看著眼前來探訪的醫師,她提出詢問。能有這樣面對面的機會,是因為蘇主任不捨家屬未能陪伴往生的親人臨終而前往關懷。

「你們的父親很勇敢,他是我的榜樣。」蘇文麟為家屬帶去正能量,寬慰了他們無盡的哀思。對家屬而言,面前這一位說話者,是視訊時穿著全套隔離裝備宛若太空人裝的醫護人員,雖不知是誰,卻又熟悉的聲音。

「期盼國人能打好疫苗,臺灣再無疫情。如果還是發生了,我會很勇敢地站在第一線,陪重症患者到最後一刻。」擁抱蒼生的情懷,在蘇主任身上一覽無遺。

這一天是11月3日一早,上人為2021年歲末祝福行腳,來到新店靜思堂的第一場與慈濟人的晨會,由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和抗疫先鋒,率先分享五個多月前那段驚心動魄、與死神拔河的生死一瞬間。

「請蘇主任放下,不要再有鬱悶的心。」趙有誠院長勉勵已盡全力的蘇主任,「蘇主任就像那些人的兒子、孫子關心他們。」趙院長補充提到,有幸搶救回來的大德曾表示,病中的半夢半醒間,那依稀彷彿的鬼門關前,有一個聲音將他們牽引回來,那是努力到最後一刻都不想放棄的蘇主任的加油打氣聲。

來日回顧2021年的大事紀之時,相信臺北慈院上下一心搶救生命的典範,已寫下醫者動人與不凡的篇章。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