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自然學習永續之道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文黛;攝影/陳世堯

「人類與猩猩像嗎?」兩者的DNA相似度有98.8%,而人具有獨立與複雜的思考及工作能力,卻是猩猩所沒有的。雖然只差一點點,但兩者就是天壤之別。

就像證嚴上人常常告訴弟子,人生的方向要準確,否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在上人會客室向上人與志業體主管們分享,慈濟如何邁向永續之道,對準方向很重要,尤其是對準「心的方向」。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來到人間,證悟佛法並弘揚佛法,西元一九六六年上人創辦慈濟,蓽路藍縷地一步一腳印,已走過五十五年了,要如何走向未來?走向永續?

永續VS永生

「永續與永生」一樣嗎?差一個字,也是大大地不同。

現今的花店會販售永生玫瑰花,透過防腐的技術,說白了就是玫瑰花的木乃伊。

花園中的玫瑰花,順應著時節,春天來了花就開了,季節過後也就凋謝,花開花落中充滿生機。

充滿「生機」的玫瑰花,才是大自然中「永續」的象徵與能量。永續,就是學習大自然中源源不斷的生機。

師法大自然邁向永續

師法大自然,要「守舊」,也要「行新」。

守舊――要從靜思法脈著手,要「守佛心之舊」,守住佛陀的教導,就是廣行菩薩道。

行新――走入慈濟宗門,就是要「行師志之心」,而且要用「創新」的方法,勇敢堅定地向前走。

永續之道就要「守舊行新」,才能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讓生機蓬勃發展。

最古老生物也瀕臨絕種

在美國猶他州於湖旁的白楊樹,被喻為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生命體,八萬年前就已經存在,總數約有五萬棵。

然而白楊樹正面臨著環境危機,瀕臨絕種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這些樹無法適應八萬年後的生態環境改變與病蟲害等因素。第二則是人類的破壞。

「人類如何破壞白楊樹的生存?」

當地原有很多的灰狼,後來因爲人們視灰狼為害獸,大量撲殺牠們,在西元1923年,連最後一隻灰狼也被殺害了。

萬萬沒想到殺光灰狼後,生物鏈遭到破壞失去了平衡。由於灰狼是鹿的天敵,當天敵消失後,造成鹿的數量大增。

鹿主要以啃食白楊樹的幼苗維生,為了生存,鹿開始跑到數百里外的林子另闢食堂,就這樣大量的白楊樹幼苗被吃掉了,古老的白楊樹漸漸枯萎與死亡。

於湖旁的白楊樹,過去因為「守舊」,存活了八萬年,但遭受到外在環境的種種威脅而無法適應時,因沒有「行新」,逐漸遭到淘汰。

來不及 來不及了

當地人想保護瀕臨絕種的白楊樹時,已經來不及了。

「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常常也聽到上人憂心天下事這樣說。因為善惡總是拉距著,當惡的力量大過善的力量,往往後續的一切,就來不及讓它不發生了。

一念心好重要,心惡時就可能造成了生態的破壞,甚至是物種的滅絕等。如何讓一念良善的心永續,讓許多的來不及,化為行動,化為來得及。

「守舊行新」也是提醒個人,如何守住自己的初發心,面對無常即日常的環境,也要用很多新的方式適應變化,才能不被淘汰繼續成長。
(2021.10.28)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