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代替馬路的遠距門診

0觀看次
A- A+

撰文/王鳳娥;圖片來源:freepik.com

今年5月,在政府宣布疫情三級警戒之下,花蓮慈濟醫院為讓病人減少移動,推出「遠距門診」,改變以往看病要和醫生面對面的方式。

10月20日早上,慈院醫事室副主任張菁育向上人分享,從5月19日至今,慈濟醫院開放27科「遠距門診」、110位醫生投入,服務了1691人次。

「遠距門診」讓偏鄉的病人不必舟車勞頓來花蓮,只要坐在家裡透過手機網路就可以看醫生。住在台東海端鄉的胡奶奶,過去她要花六千元計程車費來花蓮看病,有了遠距門診,她到當地衛生所就可以和慈院醫師視訊看病了。

這次澎湖起疹怪病,慈院醫師透過網路科技開藥給他們,讓看醫生不再有「距離」。真的是「網路代替馬路」,這是門診的一大突破。

而在老人化社會的今天,年長者要如何減緩老化,常保身體健康呢?

慈院職能治療師洪從善也分享說,她去花蓮環保站觀察志工做環保,她的心得是:「環保站有社交互動的機會,在動手動腦中,可以讓長輩提升能力,活躍老化,幫助減少失能。」

洪從善說,她用「腕動計」讓環保志工戴著,來了解長者活動的「強、中、輕」情形。因環保志工大都坐著在分類和做拆解工作,所以中度運動佔54%,輕度41%,靜態5%。

她希望大家不要「坐著不動」,坐著時,也要讓上半身左右動一動,她提出一個口號――「動了就算」!

所以,志工勤做環保時,別輕忽訓練自己的握力和大腿肌力,更要增加下肢活動,才能延緩老化。(2021.10.20)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