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容顏會老,時光會推移,不變的是道理的歷久彌新;讓我們跟隨著德清師父的妙筆,一同領略證嚴上人的心地風光,學習那分的悲智與願力。
文/釋德清;圖/黃英喬
上人與來自大陸的醫師菩薩分享此次到南部行腳發生的兩則故事。
◎兩個慈濟家庭的傷心事
原來淡水往臺北的快速路上發生一場車禍,一位騎摩托車的年輕孩子,先被一輛轎車擦撞倒地,才掙扎著要起身,又被緊跟在後的大貨車快速輾過,當場就往生了。往生的這位年輕人才讀大三,他的父母都是慈濟人,他也是一位慈青,一向很乖巧孝順也很有修養。孩子很黏媽媽,常常逗媽媽開心,每晚睡前都要抱抱媽媽,母子情深,媽媽的心痛不捨,不難想像。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因為擦撞意外,導致一個年輕的生命瞬間殞落,讓開車的年輕女孩心慌意亂,十分自責。她一樣來自慈濟家庭,原本長住美國,這次是為了照顧生病的婆婆而返臺,已懷孕四個月;她從小就參加慈濟活動,存錢捐病床,為了響應上人推廣素食,碩士選讀食品營養。
慈濟人都有晨起「薰法香」,長期浸潤在法中,法已入心;儘管事情發生了,失去孩子的這對父母,探知女孩的家庭也是法親,反而過來安慰她。得知上人已行腳到斗六聯絡處;於是母親陪著女兒,與失去孩子的這對父母,相約一起南下,請求上人慈悲開解。
◎持因緣觀,看開心更寬
看到女孩忐忑不安,緊張全寫在臉上,她的媽媽直問:「兩個這麼乖的孩子,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啊?」而失去兒子的媽媽,一直述說孩子很懂事,很早就投入慈濟,參加兒童精進班,為了護持大愛臺,利用課餘打工,言語間多有不捨。上人安慰這位師姊:「生死輪轉,每個人都離不開啊!他業輕德重,度父母行菩薩道。妳要有因緣觀,就當作孩子已經畢業,出國深造去了;妳與他的緣盡了,要將這分思念不捨的情去愛更多孩子!」
師姊深吸一口氣,用力拭去淚水,勇敢堅決地說:「師父!我已經看開、放下了,我現在反而很擔心這個女孩。」於是轉身摸摸女孩的肚子,說道:「我失去一個孩子,又多了一個女兒。」旁人提醒她,還有孫子呢!「對了,我還有一個還未謀面的孫子吔!」反而一直安慰這位女孩要安心放下。
上人讚歎說:「慈濟人心胸開闊,懂得善解、寬容,能夠看得開、想得透,不知減少多少人間的紛爭。」
上人復又提起,臺中也有一例個案。有位年輕人猝遇車禍,嚴重受傷,被送往醫院急救後,正在加護病房觀察,慈濟人不僅關心這位年輕病患和家屬,還去安撫肇事者。「慈濟人遇事心寬,看透生死,事情既已發生了,索求再多的賠償也是無濟於事。慈濟人將佛法用在生活中,人事一體不分開;人世間倘若都有慈濟人的觀念,社會就會很祥和。現在大陸佛法很興盛,宗教與慈善、宗教與醫療,佛法在大陸流傳已久,但仍侷限在寺廟山頭;期待佛法人間化,要很清淨單純,切莫涉入利益關係。靜思法脈勤行道,要投入慈濟宗門人間路;法脈弟子要開道,慈濟有機會鋪路,讓人人走出平坦的道路。今天的意義很深遠,大家要發心立願,做就對了!將誠正信實、慈悲喜捨用在人與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