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靜一;攝影/陳靜惠
端午節時,我們互道佳節快樂!
可是…端午節,為什麼要快樂呢?
稍微靜心一想,馬上對自己的「佳節快樂」自動化模式感到啞然失笑。
想到屈原,
因為陳志無路,決定投江,以身殉國。
想到鄉親,
因為不捨忠臣,於是投米於江,盼保全屍身。
想到龍舟,
原是江上尋人,如今成了趣味競賽。
想到離騷,
嘆愛國志士的浪漫情懷,千古後也不免一路樓歪。
我等以三苦故,
於生死中受諸熱惱,
迷惑無知,樂著小法。
《妙法蓮華經》信解品
然而,端午節對市井小民來說,也真的是很重要,雖然遺忘了屈原的故事,但是粽子卻讓我們深深記得媽媽的味道,思念的鄉愁。
端午,成了返家團圓,緬懷祖先的印記,只是,這樣的印記,似乎也隨著時代的變遷,又漸漸淡薄,淡薄成可以少八小時工時的一天國定假日,似乎對現代人來說,更讓人樂而忘憂。若是屈原地下有知,恐怕更是覺得孤單、寂寞、冷…了吧。
然而,要找回初衷,也不是不可能。如同此刻的靜心、靜思,便能立刻帶我回到從前,與古人知心相契。
中間的差別何在?
我想,就在於「恭敬心」。
上人說:法,從恭敬中求。
當心懷恭敬,萬法,自然現前。
例如:上人提醒我們【食存五觀】。
用餐前靜思…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懷著這樣的心情,馬上看到眼前這碗飯的過去、現在、未來,口中滋味自然充滿感恩,情義豐富。
有了恭敬、珍惜的心情,就要思考,下一步該往哪去努力?上人說,重點很簡單,只須謹記二大法門:
勸:鼓勵、開導,令自己往行大善。
誡:警告、禁絕,令自己斷除小惡。
時時與自己靜思對語:
是否諸惡莫作?
是否眾善奉行?
這是上人樂此不疲的浪漫,
也是期待傳承給靜思弟子的心。
後人不解離騷愁,粽香競舟忘因由,
孤寂屈原無知己,人間是非徒煩憂;
心懷恭敬念前因,隱惡揚善佛悲心,
勸之誡之菩薩道,行中忘憂悟佛心。
在這個瘟疫四起的年代,我們或許無法見面,甚至有些親友在病苦中不得相伴,生死離散。面對著如此大哉教育,更應心懷恭敬,用心領悟天地、眾生要教我們的事。只盼此刻的恭敬學習,能讓我們來得及改過,來得及向善,將種種的來不及,化為來得及。
虔誠祈願
人心淨化 社會祥和 天下無災
【晨鐘起薰法香】複習《靜思妙蓮華》第766集 勸誡二門 悲智雙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