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靜一;攝影/陳靜惠
修行,要拿什麼去修?
當然就是您褪去所有外物,從哇哇落地(生),到塵埃入土(死),孑然一身,唯一賴以生存於天地間的這個身體。
修行,要往什麼方向去修?
當然就是從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隨境造作(因緣),到因熟果成,隨緣受報(果報)的過程。
業,是指一切身心的活動,包括身、口、意三業。
報,就是身口意三業的善惡行為所導致的結果。
因是業,果是報。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菩薩畏其因,凡夫執其果。
想要在修行路上有所精進,就要努力聞思修,守好戒定慧,從深自檢討每一個果報,努力往前爬呀爬,爬到終於能在種因的那一刻,能掌握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淨心,利他行,至此方成。
大乘之機,當門正見;
志滯偏空,意念小乘;
偏真慧眼,側門窺看;
雖契佛慈悲,未入佛正慧。
(上人手札)
練功方程式說得簡單,生活實做卻往往節節敗退。疫情期間,血淋淋的功力考驗:
-當生命受威脅,您能有多無私?
-當眾目睽睽,您能有多誠實?
-當日常失序,您能有多自律?
-當艱難重重,您能有多精進?
仔細觀察那些做到的人,您一定可以發現,能讓他如此堅強心念,永不放棄的,一定不是為了自己。
清消、防疫,如果您是獨居,可能隨便了事。
若是家有老小,您肯定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遠距在家工作,如果您只為一日之價,謀個薪職,那麼趁機好好休個假,吃飽睡、睡飽吃,有何不可。
如果您是個老闆,要負責讓整個企業生存下去,您肯定是日思夜想,絞盡腦汁思考,下一步該往哪去。
如果您是醫護團隊,甚至時中部長,知道病毒的可怕,一旦失守將造成生命浩劫,那麼您必定捨身忘我,守在防疫門口,不敢眨眼。
人,終將一死。
在生與死之間,若能成功地完成一次又一次清淨、漂亮的答題,這樣的人生才叫過癮。
妙觀察智的修行者,應當能看到利他之心的大助益。不要只是為自己修行,否則很容易落入我見的迷思與瓶頸。
在日常的每一事項上,提醒自己,踏實去做淨心、利他的練習。外境怎麼對我們,是我們的因果;我們怎麼去回應,是我們的修行。一步又一步,去累積處世的智慧與開闊的心胸,這就是福慧雙修,總持修行。
疫情來臨,大哉教育,
虔誠受教,懺悔修己,
莫忘感恩,當勤精進,
塵盡光生,心淨如一。
【晨鐘起薰法香】複習《靜思妙蓮華》第754集 智具方圓 莊嚴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