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靜一;攝影/周幸弘
忙碌的生活中,如果能抽空回家,和媽媽一起吃個晚餐,就會覺得很幸福。雖然已經吃飽了,媽媽又特地泡了一杯咖啡,加上一碟小點心。在媽媽面前,不管自己到了幾歲,仍會覺得自己像個備受呵護的小王子、小公主一樣,受到熱切的關懷與目光。
這是我們來到人世間,遇到的第一分無私的愛,陪伴著我們一路長大,始終閃耀著光,成為我們探索世界,開創自己生命故事的支持力量。如果,有人無法從家庭獲得這樣的力量,我就會覺得那樣的故事,好悲傷。
幸福,是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累積而成的。失去幸福,也是在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不小心失去的。
上人在晨語提到一位阿嬤的故事。
年輕時,阿嬤和先生共同成立家庭,先生在外工作,太太在內持家,隨著孩子出生,家庭負擔越來越重,先生在外工作時間越來越長,但因為努力有成,常常受人稱讚。太太在家裡的工作也很繁重,但因為少與外人互動,所以漸漸地,太太的心裡生出了煩惱。
為什麼都是他在外應酬、吃喝玩樂?為什麼風光的都是他?為什麼我要在家裡這麼累?為什麼沒有人知道我的辛苦?
於是,每當先生回家,太太就看先生不順眼,找先生吵架。跟先生吵完,心情很不好,又將氣出在孩子身上。孩子漸漸長大,不甘心受媽媽的氣,說了氣話:以後離家,一定再也不回來看你們。孩子說氣話,媽媽也說氣話,以後都不要回來,我也不會求你們。
漸行漸遠的親子,到最後真的再也不相見,到現在年長了、病了,思念孩子,卻連自己有幾個孫子都不知道,真的是一件很悲傷的事。
然而,如果能夠從頭來過,阿嬤是否能分辨,最初走錯的第一步,是哪一步嗎?
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您覺得,阿嬤是從哪一步不小心走錯的呢?
我覺得,是最初對先生很微小的「忌妒心」開始的。
忌妒心,來自「貪」,來自心中的一絲細微煩惱:
「大家都讚美他,我比他更辛苦,大家更應該稱讚我」。
習氣,來自我們心中很隱諱的五毒,令我們做出自己都很莫名其妙的言行。
明明是攜手打拚,與有榮焉,怎麼會變成忌妒?
明明是細心呵護,疼愛有加,怎麼會變成說話諷刺,互吐怨言?
衝出口的話,越來越失控的心,都是從最初的不小心,累積成無心習氣,漸漸變成想改也改不掉的固執惡習。
想要回到從前,柔軟、懺悔,是最好的良方。感恩有師兄師姊們,始終不離不棄,以謙卑柔軟的心,慢慢靠近阿嬤,終於讓阿嬤願意思考,如何用柔軟,化解固著的親子關係。連附近的鄰居,都感受到師兄姊的愛,而主動表示,以後會輪流去探望阿嬤,讓慈濟人們更安心。
幸福,是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累積而成的。失去幸福,也是在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不小心失去的。
讓我們一起更細心地,分分秒秒覺察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動作。看看我們的心,是將幸福拉近,還是推遠了呢?
【晨鐘起薰法香】複習《靜思妙蓮華》第736集 實諦理觀 六度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