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結夏安居

0觀看次
A- A+

圖文/釋德怡

農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是佛制「結夏安居」,今年落在國曆的五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二十二日。

精舍夏令出坡及冬令出坡的時間,隨季節有所不同。夏天暑熱、晝長夜短,在外務農容易中暑,故下午兩點四十分先上晚課、再出坡;冬天太陽早早下山,很快就天黑,所以先出坡再上晚課。 

(此為情境示意圖)

以往,在農曆七月做蠟燭是少有之事,因天氣熱,蠟不容易凝結,又製作蠟燭所需的冷卻水設備是用雨水回收,水溫會受到外面天候影響,並非冷水恆溫。再者,農曆七月精舍下午兩點二十分晚課誦《地藏經》,為時一個月,為成就大眾持誦《地藏經》,即便做蠟燭,也只做上半天。

然而,今年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淨斯本草飲可保健,出坡組從五月底到八月三日開始支援協力廠外包工作。以往端午節後,出坡時間便會調整為夏令,為因應此一大事因緣,下午出坡時間也直至八月四日才調整為夏令,因此農曆七月尚有做蠟燭。

八月十八日到八月二十四日,我的執事是蠟燭插心,這次製作的小顆蠟燭,半手工的機器一台,約七分鐘可製作一百五十二顆,工作分配是兩個人做蠟燭、四個人插芯。插燭芯時,必須左手拿著剛做好的蠟燭,右手拿燭芯,對準蠟燭中心點插入即可。看似簡單的動作,如果沒有抓到竅門就無法對準,每插必歪,剛學習插燭芯時,是很有挫折感的。

自從上人推環保愛地球,蠟燭製作的量就少多了,所以回精舍十三年來,我第一次插小蠟燭。第二天,我和瑝師父共同插一盤蠟燭時,禎師父看了就說:「你們兩個插得很慢耶!」我聽了就半開玩笑的說:「從現在開始我認真的練習插芯,等過幾天我們再來PK!」話才說完,禎師父就端來一盤坐下,說:「來吧!」我說:「不、不,是要過幾天。」大家都開懷大笑。

這讓我想到,只要心想好意,當別人是在提醒我們,就會是一個往上提升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來,這盤我來!」「不要幫我,我要練習。」從那個時刻起,我就會認真訓練自己速度要快,思考用什麼方法才能達到快、準。

在專注插燭芯時,我發現,面對一盤的蠟燭就像我們人生遇到的考題,有的很容易過關;有的你要用些力,芯才過得去;有的會插歪了。但不論是什麼狀況,只要不斷地重複努力去做,就可以學得技術、突破難關,進而享受到那分付出的喜樂。到今天,我還是四個人中插得最慢的那一個,但我相信只要繼續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