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容顏會老,時光會推移,不變的是道理的歷久彌新;讓我們跟隨著德清師父的妙筆,一同領略證嚴上人的心地風光,學習那分的悲智與願力。
文/釋德清;圖/黃英喬
有客來訪,談及外面傳說靜思精舍新建主堂建築內部的牆面,都是用琉璃製成的,耗資好幾億元,非常豪華。
上人聞言苦笑:「哪來的琉璃,不過是壓克力罷了!何況所有建築經費,都來自常住眾自力更生做手工,連一塊磚都不曾向外勸募!」
◎克難起家,家風儉樸如一
回憶起一九六六年,慈濟肇創之初,上人帶著弟子與老菩薩五、六個人在普明寺修行,因為堅持自力更生,不受供養,靠著做嬰兒鞋、糊水泥紙袋、織毛衣,常住生活過得很艱苦。每月農曆二十四的發放日,還要煮鹹粥供養貧戶,這些費用也來自常住自己做手工所得;有時沒米又沒油,還得向普明寺借米借油。
上人有感而發地說:「主堂能夠興建起來,最要感恩常住師父。」慈濟四十二週年過後,某日集眾,上人有感於精舍空間太逼仄狹窄,原有的大殿空間也不過三十三點八坪,跟隨上人修行的常住眾就有兩百多人;每天上早課,還得分散在三個空間進行。上人說:「精舍從一九六九年小靜思完成以來,前後增建二十多次,精舍是全球慈濟人的家,全球慈濟人回來連個站立的空間都沒有。師父年紀大了,要為大家禮佛的空間設想。」
那次集眾,上人剴切慈示常住眾:「現在打算拆除觀音殿,增建主堂,但我們絕不能奢望別人捐錢,連捐一塊磚都不可以。但歡迎慈濟人回來煮茶水、做工,用汗水蓋自己的家。」上人又問大眾:「你們準備好了,可以承擔了嗎?」大眾肯定地點頭高聲回答:「我們準備好了,大家很甘願拚了。」
從二○○九年動工後,二○一一年整個結構體起來了,當年的春節,地下室的感恩堂,連門窗都還沒有做,拉起布幔把水泥牆遮一遮,將就著使用,就開始誦《法華經》了。二○一二年元月九日,上人行腳歸來,第二天起,早課移到主堂,就算正式啟用了!
◎宇宙星河,取代傳統佛龕
上人說:「一路辛苦做過來,怎有可能用到琉璃?是用壓克力啦!且比一般佛龕還要便宜,壓克力與玻璃有同樣的功能,還可以打霧,宇宙何等浩瀚,人比起須彌山下的小螞蟻還要渺小。主堂的牆面是一大片的宇宙,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繞太陽一周是八十八天,金星是兩百二十五天,火星則是六百八十七天,木星將近十二年,最遠的海王星就要一百六十五年。這面牆壁也是在說法,證明佛陀所說的法是真科學。」
上人又說:「地球不等同宇宙,宇宙中有無數個太陽系,佛經有云:『飯食頃能到二十萬億佛國。』有一次,中央大學的葉教授來,他是位天文學家,我問他宇宙到底有多少個太陽系?他回答我說,就像師父說的:『恆河沙數,不可思議,無量無數。』因此在主堂,我不用傳統的佛龕,佛陀是宇宙大覺者,用八大行星,一點上LED燈,星河都出來了。」(客說:看來晶瑩剔透,我也以為是琉璃呢!)
上人語氣頗多無奈:「慈濟是如何起來的?精舍常住眾又是如何生活的?一生忙忙碌碌為眾生,大家為什麼不多來了解慈濟?捐款是點滴不漏用在公益,常住則是磨手皮做工。我拿什麼給弟子?救貧救苦救急難,唯有法。難得來人間,一生生命有多長?要深入正信。有多寬?要善解,多結好緣。深度是:正信深信,寬度就是結好緣。」(二○一三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