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

0觀看次
A- A+

口述/楊月鳳(靜崚);整理/釋德懋

 

攝影/陳亦珍

靜思語:「最清淨的愛,就是智慧;最徹底的智慧,就是慈悲。」看看我們慈濟小學兩位七歲小朋友的「智慧」。

大陸深圳慈濟志工凃金山及葉碧峰伉儷,是慈濟在大陸推動志業的第一批種子。兒子凃佑達七歲時,回來台灣就讀慈濟小學,與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陳培榕醫師的兒子陳煒翔是隔壁班同學。

當時(二○○一年),凃師兄不幸罹患鼻咽癌,正是陳培榕醫師的病人。

有一天,佑達去找隔壁班的煒翔:「我的爸爸叫做凃金山,是你爸爸的病人,你回去可以跟你的爸爸講,特別照顧我爸爸一下嗎?」

煒翔說:「不用特別講呀,因為我爸爸對任何一位病人都同樣的好!」

目前佑達、煒翔都已大學畢業,但楊月鳳校長對這段對話,記憶仍非常深刻──
佑達還這麼小,就已經展現出他的孝心,七歲就會找人特別照顧爸爸,而且還知道誰在照顧他的爸爸;而煒翔竟然對自己的爸爸如此有信心:「我爸爸對任何病人都同樣的好。」他的回答,已經幫爸爸排除「人情」的困擾。

備註:凃師兄鼻咽癌痊癒後,與同修師姊攜手更積極走入慈濟菩薩道。直到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八日捨報往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