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鄭思弘|整理.編輯組
2025年11月2日,上人在晨語開示中提到:「一念虔誠遍三千。」確實,在每一個時刻,我們都應以虔誠的心面對人、事、物,並感恩每一天的平安。然而,放眼天下,仍有許多人身處水深火熱,尤其是全球不斷發生的災難,就愈能感受到氣候變遷帶來的壓迫感。
珍惜水資源

上人以氣候時鐘為例,叮囑暖化加速,更要把握分秒,茹素、環保,用真實行動愛地球。(圖片來源:大愛新聞擷取畫面)
2022年,上人提起「氣候時鐘」時,顯示的時間還有六年,如今時間已剩下不到四年。這意味著,我們正逐步逼近氣候的臨界點,一旦跨越,氣候將進入不可逆轉的階段。
而冰層的融化,將帶來一連串改變,最直接的影響是海平面上升;同時,凍土層融解後將釋放大量甲烷,加速全球暖化。更進一步,海洋循環與季風系統將因此失衡,導致氣候極端、乾旱加劇,甚至可能引發糧食短缺的危機。
當氣候變遷改變水循環,隨之而來的是乾旱頻繁與洪水成災,可用的淡水資源也逐年減少。根據統計,全球已有超過二十五個國家被列為「極度缺水」地區。臺灣也面臨缺水挑戰,而中東、北非與南亞等地,則是長年飽受缺水之苦。

氣候變遷改變水循環,隨之而來的是乾旱頻繁與洪水成災,可用的淡水資源也逐年減少。(攝影:吳元傑)
目前全球水資源的運用中,農業包含畜牧業約佔70%、工業用水19%、生活用水約12%。除了大量耗水之外,水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在許多發展中的國家,更有高達80%的污水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流與海洋。
面對這樣的情況,最根本的方法,是從源頭減少消耗與浪費;若能人人茹素,便能大幅減少用水量,讓地球的循環逐漸恢復平衡。同時,也應從日常生活做起──節約用水、回收再利用,並盡力減少污染。

做完環保工作後,慈濟志工用水瓢為小朋友舀水洗手,除了節約用水外,也讓水資源回收再利用。(攝影:陳玉萍)
記得十幾年前,上人便一再叮嚀大家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上人無奈地說,雖然屢次提醒,但每當經過洗碗區時,仍常聽見水龍頭嘩啦啦地流著大水。
那一刻,我的內心深受觸動,也下定決心要將水龍頭開得小一點。當我真的這麼做時,卻發現水開小了,好像「沒有感覺」。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麼人們總習慣把水開得很大,因為那樣才能感受到水的存在。我開始思考,如果讓水會聚在掌心多停留幾秒,洗的時候依然能感受到水的觸感。

日常生活,我們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使用,但是水並不是自己來的,也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攝影:黃玉花)
有一天,我匆忙地順手拉開水龍頭,水便嘩啦啦地大量流下。就在那一刻,心裡突然一陣刺痛,我終於體會到上人所說「生命共同體」的意涵。原來,即使是一滴水、一件物品,只要我們用心在意、真誠對待,就能與之產生連結;在我們心中,它不再只是物質,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存在。當看到水被浪費、白白流逝時,心中自然會升起一分不捨,我終於體會上人所說的「水是大生命」正是這樣的感受。
古人惜水,也懂得惜福,而現代人因生活便利,往往不自覺地浪費,其實這正是在消福。所以,我們更要時時保持一念虔誠的心,惜福愛物。
辛巴威掘井人

辛巴威長期缺水,當地居民需步行幾公里取水,只要有一個坑裡積著水,便是他們珍貴的水源。(圖片來源:辛巴威聯絡處提供)
辛巴威是全球面臨乾旱與極度缺水的國家之一。當地居民為了取水,常需步行到遙遠的地方;只要有一個坑裡積著水,便是他們珍貴的水源。即使水質不乾淨,也只能舀來飲用,甚至有些人必須走入湖中,冒著與鱷魚爭水的生命危險。
2024年,辛巴威政府正式宣告全國進入國家級災害,全國一千六百多萬人口中,已有超過一半的人口面臨糧食短缺,而缺糧的原因,正是連年乾旱所造成。

慈濟志工前往馬斯溫戈省鄉村掘井、安裝手壓幫浦,完工後舉辦啟用儀式並發放大米。Chadzamira部長(右)與朱金財師兄(左)開心使用新井淡水。(2022/11/16;圖片來源:辛巴威聯絡處提供)
朱金財師兄在辛巴威耕耘多年,早在2013年,他就親身感受到當地乾旱的嚴重。於是,他開始思考,是否能透過修井與掘井,讓人們重新獲得生機?
起初,居民並不抱希望,因為當地雖曾有許多水井,但已損壞多年,井內狀況複雜,水管鏽蝕需拔除、零件必須更換、設備損壞嚴重,修繕難度非常大。然而,朱金財師兄並未因此退縮,他組織當地志工,成立慈濟修井團隊。面對種種困難與考驗,他們始終堅持不懈,因為心中深信上人所教導的精神──「對的事,做就對了。」

慈濟基金會非洲關懷行,辛巴威現有兩輛鑿井車,分別位於布拉瓦約和哈拉雷。(2025/09/05;攝影:詹進德)
歷經無數困難,修井團隊終於讓水井重新運作。當清澈的水再次從修復完成的水井中湧出時,大家都感到非常喜悅。2025年,慈濟更為當地購置鑿井車,開始新建水井。如今,辛巴威共有五個修井團隊,每組約三十人。
自2013年11月11日第一口水井啟用以來,一直到2025年10月17日,累計修復與新建的水井已達四千零二十一口。每口井平均可供至少四百戶家庭使用,若以每戶五人計算,一口井即可造福兩千人。換句話說,這四千多口水井已為辛巴威超過八百萬人帶來清澈水源,惠及全國近半人口。
掘井改變生命

辛巴威哈拉雷艾普沃斯水井修繕工程,因修繕工程耗時,志工準備香積飯做為午齋,也發放一些熱食給附近的孩子們。(攝影:Hlengisile Jiyane)
掘井不僅拯救了生命,也溫暖了人心。辛巴威的懿思師姊在丈夫往生後,親戚將家中所有財產帶走,使她感到孤單無助。直到「藍天白雲」加入,她的生命重新燃起了希望。
當懿思師姊與慈濟人一起投入服務時,她發現,用真誠與慈悲去幫助他人,自己的生命也會因此不同。過去,煮熱食時必須走很遠去取水,非常不方便;如今有了水井,生活便利了,也能將熱食提供給更多人。
因為有了心靈的依靠,懿思師姊不再感到孤單,正如靜思語所說:「屋寬不如心寬、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懿思師姊學會了放下及轉念,現在她見人就分享靜思語,並感恩能成為修井團隊的一員,因為她明白,一口井的力量,便能幫助許多人。

力柏森(左)受母親明安師姊(右)分享食物給困苦者感動,也在母親提醒下覺醒,決定加入掘井團隊。(攝影:許順興)
明安師姊的兒子力柏森,過去生活迷失,曾經偷盜、施暴,甚至染上毒癮。有一次,他看到母親將僅有的食物分給困苦的人,而深受感動;他也在母親的棒喝之下覺醒,決定加入掘井團隊。之後,他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分享給六位曾吸毒的朋友,觸動了他們的心,使他們也下定決心改變。
朱金財師兄有一次在修井工作後,因過度疲累虛脫而送醫治療,甚至曾因不慎傷及眼睛,導致一隻眼睛失明。從這些志工身上,我們真正感受到什麼是不惜生命──他們以行動燃起慧命,照亮眾生的黑暗。願我們也能以為法燃身的心為眾生點燃希望。
(2025年11月2日志工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