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悅遠來】愛的接力

0觀看次
A- A+

文.余國雄(書軒本店店長)

不約而同的兩通電話

來自德國就讀慈濟大學一年級的魯沛亞同學(左二),偕同家人參訪靜思精舍後,來到書軒本店稍作歇息。(圖片來源:余國雄提供)

2025年8月10日下午2點7分,電話響起。前一天才忙完慈青學長與上人溫馨座談的彭國誠師兄來電,問道:「學長,我正在做家訪,來自德國的家長現在想來精舍參訪,請問要跟誰接洽呀?」我回答:「沒問題,無需申請,直接來就行了!」

沒過多久,下午2點11分,電話再次響起,這次是許麗琪師姊的來電,她的問題和彭國誠師兄一樣,卻不知道我和彭國誠師兄早在慈青時期就熟識。還沒等她說完,我便趕緊回覆,提及彭國誠師兄才剛來電詢問,同樣歡迎這個來自德國的一家人前來精舍參訪。

原來,彭國誠師兄和許麗琪師姊同屬一組「懿德爸媽」,正關心慈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一年級的同學。

下午4點左右,德倪師父陪同一群剛結束精舍參訪的會眾來到書軒本店歇息。出現在我眼前的,除了身材挺拔的德國先生及儀態端莊的台灣太太,還有四個台德混血的年輕人。

我正準備起身泡茶時,德倪師父趕緊對我說:「國雄,不用你泡茶,你只要負責坐下來陪他們聊聊就行了!」正當我還納悶未進入狀況時,突然想起稍早彭國誠師兄與許麗琪師姊提及的德國友人,這才恍然大悟!

因大兒子牽起的緣

遠嫁德國的郁菁女士與丈夫,為了讓孩子從小學習華文,不僅每週末送他們到中文學校上課,還每兩年帶回台灣,認識媽媽的故鄉與人文風情。(圖片來源:許麗琪提供)

遠嫁德國的郁菁女士,花蓮是她出生成長的故鄉。她與德國老公Jan育有四名子女,Jan的中文十分流利,談吐謙沖有禮,如果不看膚色及身形,還真會以為他是東方人呢!

為了讓孩子從小學習華文,夫妻倆除了每週末帶孩子到中文學校上課外,每兩年還會帶他們回台灣,認識媽媽的故鄉,實際體驗這裡的人文風情。

在教育上,夫妻倆完全尊重孩子的選擇。當年長子魯沛亞決定來慈濟大學念書時,夫妻倆著實吃了一驚。我問郁菁女士,魯沛亞來台灣念書這一年來最大的進步是什麼?她表示魯沛亞中文進步很多,大學生活也令他更為獨立。

事不宜遲,做就對了!

慈濟大學特有的「懿德爸媽」,每月都會專程返回花蓮關心同學,並走訪各地家訪,視學生如自己孩子般照顧。(圖片來源: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慈濟大學特有的「懿德爸媽」制度,是其他教育機構所沒有的。許多同學來自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度,離鄉背井來到花蓮求學。懿德爸媽每月都會專程回到花蓮,視同學如自家孩子般關心。此外,他們還會安排家訪,透過與家長的互動,對孩子能多一點了解。因此,常可見到這群懿德爸媽,相約走訪全台各地的同學家中進行訪問。

得知魯沛亞的父母與三位弟妹剛好回來台灣,懿德爸媽把握他們在下週返回德國的前夕,放下其他事務,回來花蓮與這對德國爸媽互動。

在家訪最後15分鐘,許麗琪師姊向他們介紹慈濟與上人。兩人聽後,對上人表達由衷的欽佩與景仰,表示因為有慈濟,台灣才能如此平安。

許麗琪師姊見此難得因緣,提議他們在離台前務必到靜思精舍參訪。夫妻倆也即知即行,隨即出發,成就了此次靜思精舍的參訪行程。

願做四大志業的橋樑

書軒本店不僅是一家營業門市,更期望成為連結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的橋樑。(圖片來源:靜思書軒本店提供)

書軒本店時常接待外國友人,但這一回非常高興能接待這個德國家庭,也算是一場愛的接力。懿德爸媽每次家訪,總希望讓家長對慈濟多一分了解。這次彭國誠師兄及許麗琪師姊不約而同地聯繫我,期許書軒本店能即時協助,也算是對我們的一種肯定。

書軒本店不僅是一家營業門市,更希望能成為連結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橋樑。願未來書軒本店能持續扮演服務法親、接引會眾的角色,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盡一分心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