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室──莫拉克風災課輔班

0觀看次
A- A+

文.謝素燕

高雄莫拉克風災過後,高雄縣山區產業道路崩塌瓦解。(2009/09/11;攝影:劉子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雖不語,卻無時不在示現真理,即使是大智者莊子,恐怕也無法想像,兩千多年後,地球會示現山崩川裂,土石横流,吞噬鄉邑的驚恐景象。而當這一切的災難發生後,誰能膚慰這受創的心靈,給他們真誠持續的愛?

七月二日下午,高雄真善美溯源團隊在溫馨座談上,向上人報告二〇〇九年莫拉克風災過後,高雄教育團隊如何克服萬難,走入不同宗教信仰的災區學校,從不被接納到各校爭相邀請,直至今日對學校的關懷仍不曾間斷。

為善競爭──用毅力「等」來善因緣

 莫拉克風災校園關懷,高雄志工張嫦嬪(右)安慰甲仙國中陳碧媛校長。(2009/08/25;攝影:鍾文英)

時間回到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日,高雄教育團隊隨著訪視組的張嫦嬪師姊團隊,來到甲仙國中關懷陳碧媛校長及全校師生,詢訪如何配合學校的教學。校長看到及時出現的慈濟人,當下感動落淚,並提出希望教育團隊可以利用星期五的下午,到學校幫孩子做課業輔導。

這時,因風災而校園受損嚴重的桃源國中、建山國小、興中國小、桃源國小、樟山國小都遷移到旗山區和春技術學院,準備在此開學。想到開學在即,學校一定需要很多支援。於是八月二十五日,教育團隊前往和春技術學院詢訪,表示願意提供協助。

高雄縣桃園鄉受災學校學童安置在和春技術學院旗山校區復學,慈濟志工前往關懷協助。(2009/08/28;攝影:唐江湖)

八月三十一日開學日,志工朱妍綸主動徵詢校方是否需要慈濟教育團隊進入校園協助,然而校長們表示目前已有五個單位進駐支援,即使提出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團康帶動也被婉拒,校方坦言:「其實也有其他比你們更年輕的小夥子來帶動了,所以也不用!」

但朱妍綸並未因此放棄。她心想:「慈濟的菩薩道,不是就要越走越寬廣嗎?越走越深入嗎?我追隨上人的腳步;上人說什麼,弟子做就對了。」她明白,學校也許不屬於她,但那些孩子,卻是她心中的牽掛,一定要幫助他們。

重回現場;當年朱妍綸每日清晨六點多到校,靜靜守候在校門口階梯上,一坐就是一整天,直到晚上才離開。(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於是,從八月二十六日起,朱妍綸每天清晨六點多就抵達和春技術學院,告訴校方自己會在校門口等候,如有任何需求,隨時都可以通知她。就這樣,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校門口的階梯上,直到晩上才回家。

持續過了七天,學校警衛感動地說:「妳真不容易,可以每天都來,好辛苦喔!我拿一張椅子給妳好了。」朱妍綸滿心歡喜,感動不已。她又在校園牆角邊發現一張沒人使用的桌子,於是在學校警衛的協助下,於中庭邊放置一張桌子和椅子。她立刻打電話給志工陳也春說:「我有桌子、椅子可以坐了,明天帶一支慈濟旗來!」

仁武旗山和氣協調中心,朱妍綸(左二)和相關功能團體研討桃源鄉受災中、小學學童輔導問題。(2009/08/29;攝影:張清文)

因緣不可思議,因為學校開學在即,家長希望孩子留在學校,不要再回去安置區,所以一下子多了不少孩子。八月三十一日晩上十點,正當朱妍綸要離開時,有位謝姓校長突然說:「朱校長,對不起啦!之前跟妳說不需要慈濟幫忙,可是現在我們臨時需要很多人手呢!」他希望慈濟能立刻幫忙添購睡墊、枕頭、棉被,還有盥洗用具共一百二十組。

雖然已晚上十點,朱妍綸立刻連絡旗山組隊窗口,大家總動員,前往原本熟識的商家,一家一家請購,終於在晚上十一點多,備齊所有用品,讓眾人鬆了一口氣。没想到,隔天早上六點,謝校長又打電話:「朱校長,對不起!對不起!我們牙刷、牙膏、香皂、洗衣粉不夠,衛生紙也不夠,這些是否可以今天就趕快送上來?」朱妍綸接完電話,又立刻連絡旗山組隊慈濟家人,完成這項緊急任務。

慈濟志工送來物資,補足校內設備不足。(2009/08/30;攝影:陳峻材)

從夜幕低垂到晨曦微明,此時向陽開啟的校門口,朝暉映照著迎風揚展的慈濟旗,猶如一面面以長情宏願撐起的大愛風帆,即將引領災後移地開學的孩子們,繼續徜徉學海,煦沐春風。

上人祝福──一切都會很圓滿

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後,總算和五所學校有了第一次連結,但接下來仍没有新的進展,朱妍綸還是孤單地坐在校門口的慈濟旗旁等待,直到九月二日上人到來。

當年上人親切地問朱妍綸:「妳這幾天中午都吃什麼?」讓她深受感動:「老師心、菩薩心、媽媽心,我明白了,我我們當老師要學的,不就是這個嗎?」(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那天,上人來到旗山臨時聯絡處(農民休閒中心)關懷。回程時,車隊經過和春技術學院,宣師父邀請朱妍綸上車拜見上人。在車上,上人親切地問:「妳都顧在這?」接著上人又輕聲問:「妳這幾天中午都吃什麼?」

雖然已經過了十幾年,說到這裡,朱妍綸不禁語帶哽咽地說:「上人,我真的很震憾,我以為上人您會問我在這裡如何推靜思語,可是您像媽媽一樣,只問我這幾天中午都吃什麼,叫我要顧好身體,多喝水。」「老師心,菩薩心,媽媽心。我明白了,我們當老師要學的,不就是這個嗎?」說到激動處,感染現場所有家人,大家彷彿回到當年那個溫馨的車上,一同聽到上人的殷殷叮嚀。

高雄莫拉克風災災後安心輔導計畫,朱妍綸(右二)與桃源國中校長謝忠保(穿白上衣)討論校園安心輔導計畫。(2009/08/29;攝影:張清文)

短暫停留後,上人臨行時,不忘對朱妍綸說:「給妳祝福,一切都會很圓滿。」

因緣不可思議,在接過上人的祝福後,朱妍綸進入學校,真的太歡喜了。當她向建山國小的林蓉儀校長提議,能否在週三下午開設靜思語課程時,没想到校長一口答應,甚至希望當天下午就能開始。幸好團隊事前已有預作準備,下午迅速號召了七十幾位人員到校園進行教學。

「一生無量,不思議。」朱妍綸說。當團隊進入校園後,其他學校的老師看到了,也紛紛要求參加課程,當下團隊就立刻把各組人員分散,改成每人單獨負責一個班,有人教畫畫,有人帶手語,也有人示範太極拳、說故事等。雖然大家臨時接到「變化球」,無不戰戰兢兢,但最終一切圓滿,每個人都順利完成任務。

晚間輔導,教聯會老師等人與學童互動。(2009/09/02;攝影:唐江湖)

愛的力量──膚慰創傷心靈

當無情的風雨摧毀山河,不僅是大地滿目瘡痍、遍地狼藉,更在風雨變色之際,讓人驚恐受怕。尤其是那些驟然痛失親人的孩童,更令人心疼。當團隊走進校園後,發現有孩童緊緊抱著娃娃,始終不肯說話;有的只能用哭來表達情緒;也有躁動失控的,呈現出兩極的反應,名為災後創傷。

由於週三下午的活動課開啟了善因緣,接著團隊得以展開週一到週四的夜間課輔活動。可是一開始就遇到大考驗。習慣山上生活的孩子原本就好動,再加上災後創傷,上課第一天現場可說是一片混亂。

有的孩子躲在垃圾桶不出來,躁動的孩子把教室課桌當石頭,在上面跳來跳去,下課時更是直接從窗戶進出。還好,最有智慧的老師,開始跟孩子玩大風吹。「大風吹,吹什麼?」「吹躲在垃圾桶的人」「吹還没坐下來的人」......這陣智慧的風,終於把孩子都「吹」回自己的位置上。

國術老師教導學童學習國術。(2009/09/02;攝影:唐江湖)

正當一切看似就緒,突然有兩個孩子從窗戶跳了出去,老師們擔心他們的安全,立刻在後面追趕。身手矯健的孩子和氣喘吁吁的老師玩起追趕遊戲,一路往前衝,直到一座小山坡上才猛然停下,因為前面已經没有路了。

老師們趕到後,請孩子慢慢走下來,可是習慣山野生活的孩子,竟直接從坡上滾了下來,嚇壞了這群來自城巿的老師,紛紛伸手接住孩子。「當我們接住孩子時,看到其中一個孩子的眼眶有淚水在打轉,我們牽著孩子的手回教室後,從此這兩個孩子都變得好乖。」朱妍綸歡喜地說

「一粒種子讓你們抓到了!」上人欣慰地補充。

曾同學創作「家鄉的夜空」,老師詢問其繪畫內容。(2009/09/09;攝影:萬孝儀)

而類似場景也發生在另一個課輔的地點──大衛營渡假山莊。

當時很多在職老師參與課輔活動,他們一下班先到高雄靜思堂集合,與志工們坐上交通車後,有的老師先到和春技術學院,另一批老師則繼續前往大衛營渡假山莊,在大廳裡幫孩子輔導功課,每個孩子都有三位志工陪伴,包含教聯老師、大愛媽媽和一位慈青。

那天,一位心靈受創的孩子開始到處走動,三名志工跟在後面陪伴。不久,孩子情緒突然失控,在大廳翻滾,口中喊著:「慈濟老師是魔鬼,他們是惡魔,要來抓我!」大愛媽媽立刻上前擁抱,不料孩子竟用力咬住她的手背。師姊任由她咬著,堅持不鬆手;一旁老師也一同協助安撫,好不容易才將她拉開。待孩子情緒穩定後,才帶她進入教室。

看到孩子們綻放幸福的笑容,志工們更加堅定初心與願力。(2009/09/09;攝影:萬孝儀)

當天正好是畫畫課,孩子用心地畫了兩張小白兔圖,此時的孩子已恢復天真模樣,她拿起其中一張胸前有蝴蝶結的小白兔送給師姑,並祝福師姑健康美麗;另一張頭上綁著蝴蝶結的小白兔,則要送給姊姊。

看到孩子露出幸福的笑容,大愛媽媽霎時忘了手上的疼痛,志工們也更堅定自己的心願。回程時,望見滿天星光,正閃爍著一個個生命的希望,期待旭日東升,重新照亮美麗的大地。

「教育是希望工程,人間要有希望,希望就是要有教育。」上人期勉,莫拉克課輔班的志工,個個都是營建希望的工程師,用真誠感動師生,用悲心照顧受傷的孩子,這是最動人的歷史,一定要詳實紀錄下來。

 「小太陽的微笑—有愛就有希望」安心輔導計畫,慈濟志工陪伴安置在和春技術學院旗山校區復學的桃源鄉受災學童。(2009/11/11;攝影:蔡孟家)

莫拉克風災帶來山崩家毀的傷害,造成環境和人們心中莫大的創傷,這是大地無言的警示,我們不可再忽視。大地受毀傷,幸好人間有愛,高雄教育團隊的志工們,在這世紀災難後,重新啟建了希望工程。這裡有最真誠的愛與關懷、有最和煦的春風,這裡是世間最美的教室。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