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素養
東勢環保幹事李前英師姊以不太標準的臺語,道出她在逆境中翻轉人生的心路歷程。(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我命不好,但是很好運,常常有貴人相助。」李前英看清自己的宿命,從原生家庭到婚後,一直隨著命運在轉。宿命與業力的牽絆,讓她無法擺脫黑暗的漩渦,甚至一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在每一次的危機中,總會有一道曙光悄然出現,引導著她......
業力現前 苦不堪
2025年6月30日,身著灰色制服的環保志工們,齊聚臺中靜思堂與上人話家常。來自東勢的環保幹事李前英,以不太標準的臺語,道出她在逆境中翻轉人生的心路歷程。
李前英是客家人,現年七十三歲,在東勢承擔環保幹事已有二十六年,迄今仍然在東勢、卓蘭一帶的山城,努力用雙手維護大地的乾淨。個子雖然嬌小,卻有著無比的毅力和韌性,一路走來,突破了人生重重關卡。
李前英師姊(右)在東勢承擔環保幹事已有二十六年,迄今仍然在東勢、卓蘭一帶的山城,努力用雙手維護大地的乾淨。(攝影:李彥緰)
她的人生,要從原生家庭說起。李前英出生於苗栗南庄,家中有六個手足,她排行第五。因為家貧,爸爸在當地聞名的礦業當礦工。不幸的是,在她兩歲時,爸爸遭崩塌的落石壓死,當時最小的妹妹才四個月大。從此,全家的重擔都落在媽媽身上,生活苦不堪言。
李前英因此由外婆和舅舅撫養長大。外婆以身教影響她凡事要懂得忍耐,培養出她吃苦耐勞的客家性格。十八歲那年,在三位媒人的遊說中,她懵懂地嫁給年長她九歲的先生,婚後育有兩子一女。原以為從此能過著「老尪疼嫩婆」的日子,殊不知,十年的甜蜜婚姻之後,完全變了調......
東勢社區親子成長班步行至東勢環保站體驗做回收環保,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李前英師姊向孩子們推廣環保觀念。(攝影:傅雪珠)
李前英的先生從事包工程事業,事業最巔峰時期,員工多達五十位,是小有規模的公司。但是為了交際應酬,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每當酒後失控,一言不合,就會對她拳打腳踢。又因先生好賭成性,在外欠下了巨額債務。為了還債,又要養家,李前英滿腹怨氣,不僅賣掉僅有的房屋,也輸掉事業。最後,一家人為了躲避地下錢莊的追討,不得不四處租房;她也開始到處工作,努力賺錢以償還高額利息。
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李前英又聽到先生在外有小三、小四的傳言。情感的出軌,讓她受到非常大的打擊,生不如死。心中的苦無處宣洩,為了賭氣與逃避眼前的折磨,她開始喝酒、打牌,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
在最絕望之時,有因緣認識了東勢地區第一位慈濟委員──江魏滿。受到她的鼓勵,李前英開始做環保,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方向。
做環保 活出生命精彩
李前英師姊(右)清晨前往環保站協助資源回收工作。(攝影:徐振富)
「為了生活,白天要『對日(太陽)抗戰』,晚上要做環保。」1990年,李前英邊做環保邊抽空聆聽上人的開示,心靈充實許多。白天,她汲汲營營地在有「水果之鄉」之稱的東勢從事農作,採橘子、高接梨、割草等工作;晚上,則開車到山城間回收環保。
「我總共搬了十次家,有三次都是我用機車載......」過去的苦,李前英仍歷歷在目。她還記得1998年時,曾住過山上一間破舊的貨櫃屋,那是親家提供的臨時住所,讓她順便管理果園區。
李前英師姊成為慈濟委員,並勇於承擔社區環保幹事,也更加積極做環保。(攝影:詹德詮)
1999年,李前英成為慈濟委員,並勇於承擔社區環保幹事,她也更加積極做環保。婆婆看她經常外出,不安地撂下重話:「妳不可以做慈濟,妳做了慈濟都趴趴走,不可以丟棄我兒子!」
「媽!要感恩。今天我做慈濟,有證嚴法師教導,知道是我自己的業要還。如果我沒有進慈濟,你兒子早就不在了。」李前英明白婆婆的懷疑與阻止,是擔心她離家後無人償還債務,因此又溫和地安撫說:「妳放心,我做慈濟,一定不會亂做。」聽了這句話,婆婆的心果然就安定了下來。
台中東勢新丁粄節活動,慈濟人前往設置資源回收定點宣導環保,李前英師姊(左二)與會眾分享資源分類。(攝影:陳明和)
李前英認命,甘願受。直到有一天,債主對她說:「以後妳不用再還錢了。」這讓李前英難以置信,心想:「這是真的嗎?」由於她每月定期繳交利息,因而與債主熟識,李前英猜測,或許是對方看見她拚命工作,起了悲憫心吧!總之,她對這分及時的恩情感激在心,至今仍念念不忘。
「甘願做歡喜受;歡喜還打八折 ,不甘願就得加倍付利息。」上人的靜思語如靈方妙藥,時時提醒李前英要歡喜、要感恩。她說:「今生若不將此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人生没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弟子感恩上人與慈濟,因為做慈濟讓我沒煩惱。上人的法寶,人生四寶,『快樂吃,歡喜笑,安心睡,健康做』。所以我今生要把今生度,不要等待何時度此生。我就是要一直做,要還。」
上人聽了,讚許地說:「很勇敢!真是有智慧,師父講的話,妳都有聽,都有在走。很佩服!跟妳讚歎!」
李前英一路走來,始終以上人的法為依歸,充實心靈、指引人生方向。(攝影:徐振富)
李前英一路走來,都是以上人的法來充實日子。她表示,現在沒有事業,只有做「祖公業」做不完,越做越歡喜,也越來越愛做。她幽默地補充,「祖公業」是以前的人都會留遺產給後代,例如留山地、田地給子孫。「但是我的祖先沒有留,所以每天做環保。若是一天沒去做,先生就會說:『妳今天怎麼不用去做妳的祖公業?』」
李前英的質樸的分享,令在場的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