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串門日 愛心灑遍街道巷弄

0觀看次
A- A+

文.林淑懷

慈濟「富有愛心店」已遍布全臺大街小巷,透過愛心竹筒募集善念,讓小錢發揮大功效,讓世界更溫暖。證嚴上人感恩慈濟人:這麼勤,挨家挨戶去勸募,真的很不簡單,為的那一念愛心。

有信心 不怕被拒絕

神岡區見習志工謝家豪分享他募心募愛的法喜,且發願將持之以恆。(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2025年,中區「富有愛心店信願行」團隊每月選擇一天,秉持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發起「月月串門日」活動,讓愛心遍布大街小巷。6月29日下午,豐原區見習志工謝家豪與上人溫馨座談,分享自2025年1月加入神岡區愛心竹筒募心募愛隊伍以來,半年內已募得四十四家愛心店家的經驗。

神岡區志工們每週二晚上參加「大富品書會」,吸收上人的智慧,並於週三晚上帶著上人的法,走訪大街小巷,與每一店家分享。每次走訪一條街道,若未走完,則於週五晚上接續完成。

臺中市神岡區共十六個里,慈濟志工已走過十三個里,將愛心鋪滿各社區角落。(圖片來源:溫嘉新提供)

神岡區共有十六個里,志工們已走過十三個里,拜訪超過二百二十家個店家,就連「行動國民串燒車」也不放過。

有一次,志工們看到國民串燒車停在社口郵局旁時,便主動趨前問候,並詢問是否能放置愛心竹筒。當時有志工原本擔心,既是行動,應該難以收回。然而,年輕的老闆羅福炘熱情地回應:「我可以帶著竹筒去旅行。」讓這群志工們感到非常欣喜。

雖然行動國民串燒車沒有固定的營業地點,但羅老闆表示:「沒有地方去時,一定會回到這裡(社口郵局)。」

志工巧遇串燒車,提議放置愛心竹筒,年輕老闆羅福炘(左二)欣然答應,笑說:「我會帶著竹筒去旅行。」讓志工們倍感欣慰。(圖片來源:連彩雲提供)

不輕忽 小錢大良能

越南籍太太范氏來與先生在一樓店面經營生意。當志工前來募愛心竹筒時,先生直言:「慈濟已經很有錢了,我們小小的店,收的是零星小錢,能做什麼?」

「老闆,小錢也能幫助人啊!慈濟也是從五毛錢起家,雖然只是小錢,但也不能輕忽,積少成多。」志工連彩雲解說後,老闆樂意接受。自從店裡放了愛心竹筒,每天收餐結帳時,老闆都會主動將零錢投入綠色錢筒。

 越南籍太太范氏來(右一)與先生在一樓店面經營生意,很高興志工送來愛心竹筒,讓她有造福的機會。(圖片來源:連彩雲提供)

每一個店家的愛心竹筒,盤點時金額多寡不一。曾有一間小吃店的老闆娘對志工說:「生意不好,沒什麼客人,不要放了,你們收回去吧!只有小孫子回來會投,金額有限。」謝家豪與太太連彩雲用心解說,「不要有壓力,只是募你一分善念。竹筒帶回去,小孫子回來才能繼續種福田。」

說著說著,老闆娘很高興,願意讓愛心竹筒繼續「住」下來。之後收款時,即便金額不多,老闆娘也會主動補上一些,她說:「這樣比較好看。」

每募得一家愛心店,最興奮的就是謝家豪(右二),他感恩資深志工的陪伴與支持。(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最令我佩服的是,師姊們戰鬥力十足。每次愛灑都挨家挨戶拜訪,就連看似不起眼的店家也不放過。」資深志工們不怕被拒絕,總是耐心解說,讓謝家豪更有信心。即使是一間小店,愛心竹筒的成果也令人感動。

上人曾開示:「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謝家豪表示,不應該小看別人,要學習常不輕菩薩的態度,因為每一店家的愛心,同樣具有無限能量。他自我期許走入人群、利益人間,而募愛心竹筒,正是最接地氣的方式。他相信,每天投入一個善念,就是植下幸福的起點。

2024年受證的連彩雲(左一)與先生謝家豪(右一)攜手走入社區,半年募得四十四家愛心店家。(攝影:蕭連吉)

六十一年次的謝家豪,期望能在2026年培訓成為慈誠,與2024年受證的太太連彩雲同行慈濟路。

至今已募得四十四家愛心店家的謝家豪,向上人發願:「『四四』,代表著事事如意、心想事成。有願就有力,弟子會持續募心募愛。」他還說:「我要將師父想做的事情,藉由愛心竹筒把愛灑在人與人之間。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有感動,再把這分感動化成行動,明年的慈誠培訓,能成為上人的好弟子。」

謝家豪精進不懈,讓上人非常欣慰:「期待大家用心拔除人間苦難,造福人間,這都是好事。全家都是慈濟人,聽得都起歡喜心,把家庭招福、造福。」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