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澡
與石頭心靈對話
台中慈濟志業園區景觀,以花草做成的慈濟標誌。(攝影:陳鎮嘉)
多日不見,台中慈濟志業園區第一期工程的大門周圍變得賞心悅目了!原本平凡的石頭,在這裡變成了主角,成為大家討論和研究的焦點。
看到這截然不同的景觀工程,上人也覺得驚艷。在第一期工程內部繞了一圈後,上人又折返,看看剛才瞧過的石頭造景,其魅力可見一斑。那些毫不起眼、奇形怪狀的石頭,經過陳瑞源的巧思設計,成為令人忍不住多看一眼的美景。
台中慈濟志業園區醫療園區一期景觀工程,滯洪池造景現況。(2005/12/15;攝影:鍾惠怡)
「這些石頭真媠(很漂亮),怎麼來的?」上人好奇地問。
「它們就住在園區附近,聽到我的心聲,自己就來囉!」與石頭心靈對話的陳瑞源幽默地回應,「把石頭召集在這裡,讓上人皈依啦!」
「自己還未皈依,怎麼反叫石頭先皈依呢?」哄堂大笑中,上人也藉此道出對陳瑞源的期望。
上人表示,以前有一位和尚,天天與石頭對話。久而久之,石頭懂得他的心,他也懂得石頭的心聲。因為這位和尚的用心,石頭也展現出靈性,於是有了「石頭和尚」這段美麗的故事。
因缘石──從病痛到復元
原擬永久定居美國的陳瑞源教授,受證嚴上人感召歸國常住園區,發揮專長,規劃設計園區台中慈濟醫院一期工程的景觀工程。(攝影:曾東勝)
陳瑞源,人稱「陳教授」,果不其然,比教授還要教授。「每天聽聽石頭的心音,是我的樂趣。」一生致力於創造美的事物,陳教授信手拈來都是巧思。經過他的巧手一轉,那意境、格局全然不同,「設計令人歡喜的造景,也算是一種『法布施』。」
第一期工程的大門兩側,各有一類似蓮花形狀的集水座,其用意在於防止雨水濺起造成到處泥濘。但在陳教授眼中,此設計卻有個饒富詩意的名字──「天水石蓮」,取其「承接天上之水,滋潤天地萬物」之意。
台中慈濟醫院一期工程景觀工程造景。(攝影:廖素梅)
在大門左側,有一顆形如桃子迸開的奇石,隨師人員稱之為「桃太郎石」;而右側,則擺放著一顆剖面圓潤、完整無缺的原石。陳教授將它們視為「因緣石」。
「為什麼叫『因緣石』?」
陳教授娓娓道出這背後深遠的意義:「來醫院的病患,都有不圓滿的地方。希望病患來到慈濟醫院,從左邊(分開的石頭──如病痛)進來,往右邊(圓滿、完整的原石──如復元)出院,那是守護生命最美的結局。」
原來石頭,也能有這麼美的意境,充滿「法」味!您發現了嗎?只要用心,您也會是個「美『石』專家」喔!
皈依
陳瑞源深信自己早已是上人的弟子,然而皈依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承擔的開始。心動,不如化為永恆的行動。(攝影:曾東勝)
「我早已是上人的弟子,皈依只是一種形式。」陳教授如此說道。然而,皈依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承擔的開始。心動,不如化為永恆的行動。
在石頭皈依上人之後,陳教授也恭敬地向上人頂禮三拜,正式成為佛門弟子。
(2005年10月13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