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月12日
地點:高雄靜思堂
撰文/張貽翔;攝影/白崑廷
佛陀證悟後,對五位比丘初轉法輪講四聖諦,「苦、集、滅、道」;《八大人覺經》中,第一覺悟也直指「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妙法蓮華經》更是告誡世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所以,上人教導我們要做人間菩薩,而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人生,到底苦在哪裡呢?
有人說:「這世間很好玩,很多事情可以去嘗試,很有趣啊!」也有人說:「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
這些似是而非的話語,如今聽來才真正體會到佛陀告誡的「眾生愚癡」啊!
春霞師姊遠從大陸嫁到臺灣,是一位個性開朗像陽光般燦爛的人。先生於前年往生,第一次面臨至親的生離死別,好痛啊!
「先生以前說要陪伴我,為什麼卻放下我離開?」淑雲師姊代她敘述了這一段的「心」苦。春霞師姊的心糾結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暴瘦20多公斤,期間慈濟師兄姊不間斷地陪伴,也因為她的苦,促成一組遍地開花《靜思法髓妙蓮華》的讀書會。
上人請春霞師姊到跟前來說說話,她緩緩走向上人,看著上人,哭著述說先生的往生,她的心裡苦,曾經想尋短;但是因為讀書會,有法滋潤心地,每當想不開的時候,上人的法就會不斷縈繞在耳邊,陪伴她度過這段最苦的日子。
上人開導她,每一個人的因緣業力不同,即使妳跟著走了,也不一定找得到他。最後她向上人發願:「慈濟路上會認真走,認真對待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個人。」
兩年來,上人的法語及師兄姊的陪伴,她,醒悟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從古至今,常常有殉情的故事,以為這是唯美的愛情,在唐朝白居易的〈長恨歌〉中也寫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世間多少的詩詞歌賦描述著世間的情愛,看似甜如蜜,卻不知這正是痛苦的深淵,不能解脫。因此上人教導我們要拉長情,擴大愛,因為「小愛充滿煩惱,大愛輕安自在」。
上人在《靜思法髓妙蓮華•序品》中講到,佛陀時代,舍利弗未皈依在佛陀座下前,他的老師沙然梵志臨終時,慨嘆地笑說:「我覺得眾生迷茫顛倒,實在可笑。」「世間人都是為男女恩愛所癡、所纏縛,紊亂了明淨的心,好像失去雙眼,一切都變黑暗。」
沙然梵志往生之後,有一天,舍利弗遇見馬勝比丘,被他莊嚴的威儀所攝受,舍利弗問馬勝比丘:「請問您的老師傳的是什麼教法?」馬勝比丘恭敬回答:「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因緣生,因緣滅」,每個人都能朗朗上口,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呢?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以及世間所有的一切,無不都是因緣聚合而有,因緣幻滅而無。
我們也是過去生與上人有緣,今生才能相聚在慈濟,我們能不珍惜嗎?
最後,上人輕輕地說:「要健康面對,要放得下,才能挑得起。」這句話迴盪在我耳邊,曾經困在「情」字裡的我,此時更能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