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懿旖(新竹)
一晃眼,眾人從青春洋溢的慈青成了白髮漸生的學長。(攝影:徐政裕)
還記得第一次參加慈青營隊,在靜思精舍住了十幾天。凌晨三點多聽敲板聲起床、做早課、參加志工早會、出坡......精舍的一切帶給我許多「第一次」,這些點滴記憶進駐在腦海深處,未曾遺失。偶爾將記憶片段翻找出來,心裡湧出一股暖流。大人們說,這裡是「心靈的故鄉」,營隊過後,我徹底體會這幾個字代表的含意。在靜思精舍,我感受到如被長輩疼惜、照顧的溫暖,還有全然的接納。
上人總是招呼弟子們「有空就常回家」,無奈畢業後忙於事業、家業,回「家」,好像沒那麼容易了!一晃眼,我從年輕活潑可愛的慈青,成了冒出白髮的中年學長。好在有學長會「召喚學長‧點亮慈青」的活動,三月底的青年節那天,我「回家」了!
精舍建築歲月更迭,與慈青時期所見大不相同,但不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切問候與溫暖情誼。(攝影:李彥緰)
精舍的建築物與慈青時期所見,有很大的變化,不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招呼。才走到報到處進行報到,就看到一旁的長桌上擺滿了各式點心、咖啡與茶水。我想起當年營隊在新講堂上完課,休息時間的長廊上也總是有小點心填飽年輕易餓的肚子。
放好學員袋,一上樓迎面來了一位常住師父,手裡端著一大盤剛做好的椰子糕,還熱騰騰的冒著氣。師父拿著長夾夾起椰子糕送給每個有緣人,見者有份,我也趕忙拿碗來裝。一邊吃著點心,一邊與學長們聊天,不遠處看到越來越多學長圍著一位常住師父說說笑笑,原來是德勱師父來了,我和夥伴趕緊過去聆聽師父的法語分享。德勱師父從最近的緬甸地震談起,勉勵學長們要時時為天下祝福。師父說他每天起床下樓第一件事情,就是投竹筒,而且會投上二十幾個竹筒。每投一個,就發一分善念,為天下眾生、為受苦的人、為所愛的人,也為冤親債主們都獻上一分祝福。
德勱師父談緬甸地震,勉勵慈青學長們時時祝福天下。他每日晨起投竹筒,每投一個即發一善念,祈願眾生離苦得安。(攝影:徐政裕)
中午來到齋堂,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真的好想念「家」的味道啊!精舍的齋食是我認為全世界最好吃的佳餚,比米其林級餐廳還要好吃!每吃一口,總想忍不住閉上眼,細細咀嚼師父們用心煮出來的美味。我的嘴角揚起滿足的微笑,「好幸福啊!」我在心裡不住的歡歎。
午齋後漫步在精舍,路上遇到另一位常住師父提著籃子,籃子裡裝了滿滿的「愛」──是富有愛心店的「愛」字別針。這位師父跟發送椰子糕的師父一樣,見人就結好緣,我也得到了一個「愛」,立刻把它別在外套衣領上。
事實上,早在三十年前,我就已經在這裡得到滿滿的愛。
謝景貴師伯妙語如珠,與我們相聚如多年未見的老友,笑聲與回憶充滿整個空間。(攝影:黃雪芳)
下午慈青學長們聆聽謝景貴師伯的一堂課。被我們暱稱為「阿貴爸」的景貴師伯依然妙語如珠,和我們相處起來像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空間裡充滿了笑聲與回憶。雖然阿貴爸頭髮白了,還要我們不可以笑他微凸的肚子,但言談中濃烈的感染力一如過往。他語重心長地說,身上穿的慈濟制服只是表相,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在生活中穿著無形的制服,時時將法入心?阿貴爸勉勵我們,我們同在一艘堅固的大法船上,就算在船上難免偶爾暈船,但要堅定相信這艘大船航向了正確的方向。
與上人溫馨座談上,十三位學長姊與上人分享各自在志業體的承擔與發願。(攝影:徐政裕)
下午三點,來到此行最期待的時刻──慈青學長們與上人溫馨座談。有十三位學長姊與上人分享各自在志業體的承擔與發願,而後全體慈青學長向上人獻唱一首《母親的手》。
「在那懵懂的季節,很多事情我還學不會。是您耐心地牽引我,給我依靠和安慰......」隨著音樂旋律流瀉,我們向上人一邊比手語,一邊唱著這首慈青時代就耳熟能詳的歌曲;歌詞把我帶上時光機,彷彿看見當年綁著兩條辮子圍繞在上人座下的自己,眼眶不由自主地發熱......啊!不知不覺竟已這麼多年過去,我邁入中年,上人也年邁了!
慈青學長向上人一邊比著手語,一邊唱著慈青時代耳熟能詳的歌曲《母親的手》。(攝影:徐政裕)
歌曲終了,上人很感動,亦感嘆地說:「二、三十年前活潑可愛的慈青,現在是這樣的穩重,在社會如規如矩。現場認識我超過三十年的人,大有人在。想想那時候你是幾歲?我是幾歲?這時候你幾歲?我又剩幾年?」上人勉勵大家:「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你們跟我前世已經種下了這一顆種子,今生此世,藉著慈濟的因緣再會合起來,多互相聯繫關懷資深的慈青,多說好話、利益人群,把慈青魂找回來,延續慈濟情。」
上人解釋,「魂」,就是精神。我想慈青的精神,就在我們唱過無數次的《慈青會歌》歌詞裡:「陽光普照山河大地,法雨滋潤十方世界,發揮生命功能......」不論年齡長到幾歲,相信慈青學長們的內心都被定格在慈青歲月了,那裡永遠住著一個熱情活潑、願為他人帶來陽光的小慈青。
回程的火車上,帶著滿滿的法喜與感恩之心,細細品嚐從精舍打來的便當。車窗外的景色快速倒退,好似時間的無情,足以讓人的相貌、身分改變,我也從一位穿著淺藍制服的懵懂慈青,在慈濟世界的搖籃中培育出了佛性,成為現在穿著八正道的慈濟委員、慈青學長。然而時間帶不走的,會是一顆赤子之心──用慈青般純真的心,續行菩薩道,讓慈青魂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