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索沃戰爭 省思消滅異己的心態

0觀看次
A- A+

文.釋德遵|圖.曹雲淇

菩薩修行一定要在人群中;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一定會產生交集,而此時的「心念」非常重要。

菩薩修行重在與人的互動,每次與他人交集時,是否引發煩惱,取決於「心念」的轉動。

有一次,我在和他人相處時產生了煩惱,原因是我看見對方某些特別明顯的缺失,因此與對方結下了不好的緣。經過一番細思,發現那個我最討厭的缺失,其實是自己的一部分。原來,我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透過對方的行為,映照出自己的缺點,因而顯得格外刺眼。

人人都具有想遠離痛苦的本能,而在修行的道路上,第一件事就是要「斷煩惱」。但是,「斷煩惱」絕對不是獨善其身、不與他人產生交集。

遠離人群容易成為邊緣人,菩薩須以大愛無礙運載群生,才能讓菩薩道順利行持。

一旦遠離人群,就容易成為邊緣人,若只有自己一人,又如何能行菩薩道?菩薩必定是要「運載群生」,有愛無礙,菩薩道才行得通。

上人說,人生最怕的是懷有敵對的心念。從科索沃戰爭反省,如集合數學中可見,當「我」試圖消滅異己時,「我」將失去與他人的差集,最後只剩下自己。修行路上,上見不到佛,下未能度眾生。

如集合數學所示,消滅異己只會失去差集,最終只剩下自己。

學佛不可有邊緣人或消滅異己的心念。行菩薩道,心量必須如大海般,可廣納百川,就像奧運的標誌,象徵著廣結善緣。那麼,要如何廣結善緣呢?最簡單的練習,就是先從看見他人的優點,如實接受自己的缺點開始。

行菩薩道,必須心量如海,廣納百川;練習從欣賞他人優點、接納自身缺點開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